記華西新市村黨委書記吳協恩
“新書記”和他的“新道道”——記華西新市村黨委書記吳協恩
記者6月16日去江陰華西村采訪,聽到當地村民一句“口頭禪”:新書記不新,老書記不老。
新書記不新,是指吳協恩出任村黨委書記已有9個年頭,至今仍被大家習慣性地稱做“新書記”;老書記不老,說的是2003年從村黨委書記職務上卸任的吳仁寶,以八旬高齡仍運籌帷幄,并堅持每天為來村參觀旅游者做報告。
老書記曾是黨的十大、十一大、十七大
“老代表”,新書記如今又當選為十八大“新代表”。6月16日,記者踏進新書記依舊設在華西化纖廠的辦公室采訪,吳協恩開門見山告訴記者:“我擔任村黨委書記以來,始終堅持對老書記的三個傳承:傳承堅定信仰,傳承創新精神,傳承為民情懷。”提起村民的那句“口頭禪”,吳協恩笑了:“村民說我不新,我認為自己還是新的,還有許多要向老書記學習。”
華西干部告訴記者,稱吳協恩為“新書記”,主要因為他對華西村經濟發展有著許多“新道道”。
新道道之一:在全球經濟面臨下滑困境之際,華西村乘勢轉型升級。“我們的思路不變,就是轉,經濟結構從工業為主轉向服務業為主。”今年1到5月份,華西村經濟運行良好,可用資金(利潤)和去年同期相比繼續增長,“這得益于2004年以來持續不斷的產業結構調整,去年服務業對全村可用資金的貢獻比例已占45%,今年起碼上升兩個百分點”。
新道道之二:提早布局,華西村“新經濟”亮點頻出。其中包括:試水海洋工程投資建造的4500噸全回轉海洋工程起重船“華西5000”,單吊起重量亞洲第一,最近在上海長興島試吊成功;和其配套的多功能挖溝船、1000噸自航起重船等也將于今年建成投產,這些海工船只將“打包”租賃給央企使用,15億投資5年便可全部收回。物流儲運業更是紅火,記者在占地7萬平方米的華西村棉花倉儲庫區看到,12萬噸儲量的倉庫全部堆滿,多處通道上也壘起了高高的棉花垛。“上海、鄭州、大連期貨交易所都把華西庫區作為交割庫,儲運量激增,給村里帶來真金白銀。”庫區負責人笑逐顏開。
新道道之三:對傳統產業加快技改而不輕言放棄。冶金是華西村工業“發家”產品,由于前兩年就提前進行節能減排環境友好式技改,在今年全國冶金企業虧損面急劇擴大的大背景下,1到5月華西村冶金業仍產出可用資金2.77億。
“新道道,說到底還是對老書記創新精神的傳承,也是向各地先進學習的結果。”吳協恩介紹,目前華西村正計劃組織干群到蘇南蘇北各先進鄉村學習。“全國學華西,華西更要學全國,把各先進地區的經驗變成華西的新道道。”他說,未來5年,華西村營業收入、可用資金和上繳稅金,要按每年18%的速率遞增,“我們正圍繞這個目標,持續推進各項工作,以更優異的成績向十八大獻禮!”
責任編輯:費菲
(原標題:中國江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