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稻米灑下五塘致富“陽光”
摘要:11月13日,當周邊村莊的常規水稻還在忙著收割時,丹徒區上黨鎮五塘村的村民們卻很悠閑。


11月13日,當周邊村莊的常規水稻還在忙著收割時,丹徒區上黨鎮五塘村的村民們卻很悠閑。因為五塘村今年新種植的有機水稻已經在10月7日提前開鐮,約52萬公斤稻谷已全部入庫。“陽光”水稻的種植為五塘村灑下了致富陽光。
一村一品,“陽光”水稻成就五塘
說起“陽光”水稻的有機之路,五塘村支部書記鄭根寶說首先要感謝農業專家趙亞夫。當時,五塘村還是個貧困村。2005年,趙亞夫與五塘村結成幫扶對子。經過實地考察,趙亞夫認為五塘村山清水秀,適合發展高效農業——種植“陽光”有機水稻。趙亞夫帶來了15公斤“陽光”水稻的種子和有機栽培的種植技術。從此,“陽光”水稻,作為一村一品的拳頭產品,正式落戶五塘村。
雖然趙亞夫名氣很大,但當時很多村民不愿冒風險,只試種了10畝趙亞夫從日本引進的“陽光”水稻。“當年底,水稻收割后,大米的優良品質讓村民們信服了。”鄭根寶說,2006年五塘村“陽光”水稻種植擴大到300畝,2007年擴大到了700畝,并成立了“五塘有機稻米專業合作社”,對有機稻米進行統一供種、統一采購生產資料、統一技術管理、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等“七統一”的服務。2010年,趙亞夫再次為五塘村帶來了新的水稻品種,五塘人叫它“新陽光”。2011年,五塘村人收獲1萬公斤“新陽光”稻米,五塘人發現“新陽光”不僅在畝產量上要比“老陽光”高,而且品質和口感也更好。今年,“新陽光”占據了五塘村的1500畝稻田。
有機之路,七年努力修成“正果”
相對于普通水稻,“陽光”水稻的有機高附加值效益開始并沒有得到很好體現。鄭根寶告訴記者,從2006年到2009年,“陽光”大米只賣到14元/公斤左右,因為“陽光”水稻沒有拿到有機認證;而當時,市場上標有“有機”字樣的大米,價格在30元/公斤左右。
2010年,五塘的“陽光”水稻正式走上“有機”之路,村民們初嘗了“有機”的甜頭。這一年,五塘村開始申請有機食品認證。經過對五塘村的初期檢測后,北京的認證中心發給了五塘村“有機轉換食品”證書。雖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有機”,但也讓“陽光”水稻“增值”許多。當年,“陽光”大米價格升到了20元/公斤。
前不久,五塘村大喜臨門:終于拿到了國家有機食品認證證書。
鄭根寶高興地告訴記者,因為拿到有機認證,“陽光”大米又升值了,賣到30元/公斤。今年1500畝“新陽光”有機水稻畝產約350公斤,可產出有機稻谷約52萬公斤。更讓鄭根寶開心的是,前些天有一位南京的客商慕名前來,一下子就定了5000公斤“新陽光”大米。
致富農民,“陽光”之路越走越寬
“今年我們村農民的種植收益又會增加,合作社水稻的收購價是6.4元一公斤,畝產量比去年有所增加,扣除種子、有機肥和勞動力成本,每畝水稻經濟效益有1500元左右,加上冬季休耕,每畝稻田還可享受210元的紅花草種植補貼。”五塘村委會主任趙云飛翻著賬本,滿臉興奮地對記者算起了今年村民種植“陽光”水稻的收益賬。
“陽光”水稻也切實帶動了村民致富。1組村民諶龍九家有10畝田、還承包了別人的20畝田。諶龍九說,原先一直在開卡車跑運輸。自從種植“陽光”水稻嘗到甜頭后,他就不再干運輸了,毅然回家種起了有機稻米,除掉各種生產成本后,他預計今年凈收益有四、五萬元。
如今,“陽光”大米還不斷開拓高端農產品市場,2010年,五塘有機稻米專業合作社正式給自己的大米申請了“五塘”商標。現在,“陽光”大米已走出鎮江,走向了南京、無錫、上海等周邊發達地區的市場。
而在記者看來,五塘村的“有機”之路正越走越寬闊:除了種植1500畝“新陽光”有機水稻,他們還正在發展300畝有機茶葉及年養殖20000只有機鴨。可以預見,五塘人未來的“陽光”之路將越走越寬。
責任編輯: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