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錦文率團赴深圳學習考察
聚焦創新機遇共享 深化合作發展共贏
金山網訊?在深入貫徹五中全會和省委全會精神、謀劃明年及“十三五”發展的關鍵時刻,11月24日-26日,市委書記夏錦文率團赴深圳考察,學習“創客之都”“創新之城”的先進經驗,更深層次推動思想解放、謀求機遇共享、深化產業合作,努力讓創新驅動成為鎮江發展的最強引擎。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虎陪同考察,并與代表團一行座談交流。
時值初冬,從長江之濱到珠江之畔,鵬城大地“春夏”氣息撲面而來。夏錦文感謝深圳市委、市政府對考察學習的精心安排。他說,深圳是一座因改革而興、因創新而強的城市,一直擔負著為全國先行先試的“排頭兵”使命。當前全球經濟低迷,但深圳發展風景獨好,得益于率先開放、持續創新和轉型升級,這符合“五大發展理念”基本要求,值得深度學習借鑒。夏錦文希望兩市以科技創新為紐帶,共享國家戰略機遇,加強產業對接合作,共同開創更好更快發展新局面。張虎代表深圳市委、市政府,對我市黨政代表團表示熱烈歡迎,并介紹了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下一步工作思路。他說,長三角是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最快、質量最好的板塊之一,鎮江是長三角重要城市,區位優勢獨特,近年來始終保持穩中奮進的發展勢頭,許多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各級干部始終保持改革創新的激情、干事創業的熱情。深圳和鎮江都把創新驅動作為主戰略,高新技術產業潛力巨大,希望深化交流合作,攜手并進共贏。
零距離感受創新脈動、觸摸創新經驗、聆聽創新智慧、啟迪創新驅動,是代表團此行之首要目的,也是最大收獲。
“深圳之路”充滿了創新印跡。從海邊小漁村,到全國首個以城市為基本單元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30多年來,深圳始終以改革、開放、創新為城市使命,演繹了由要素驅動到投資驅動再到創新驅動的發展“三部曲”。今年前10個月,深圳GDP同比增長8.7%,創新發展的強動能和優質態令人贊嘆。位于深圳高新區的虛擬大學園,57所國內外知名院校設立了教學研發機構。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每年所獲專利,占全中科院系統1/10強。深圳清華研究院10多年間孵化培育企業數百家,其中上市公司10多家。創新種子在這片土地上何以如此枝繁葉茂?代表團成員就頂層設計、環境營造、“有形無形之手”怎樣分工協作等問題,和高新區有關人員深入交流。夏錦文指出,深圳肥沃的創新土壤,既源自高效靈活的體制機制,也得益高度透明的政策環境。經濟新常態下,鎮江創新驅動之路如何走得更好,深圳經驗就是生動教材,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守執著創新,市場作用與政府作為有機結合,雙向發力增強發展新動能。尤其鎮江大學科技園,要進一步集聚優質資源,以市場化方式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打造創新發展的標桿典范。
“創新之城”企業是最活躍的因子。深圳90%的研發投入在企業,90%的創新成果也在企業。在騰訊集團總部,公司的大數據平臺顯示,當天上午10點52分,QQ全球在線人數近2.18億人,而本月的微信月活躍用戶數為6.5億。這家全球第五大互聯網企業,過去12年年復合增長率高達57%,2.8萬名員工平均年齡僅29歲、其中研發人員比例超過50%。代表團成員由衷感慨,企業的強創新和高成長緊密關聯,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要加快職能轉變和角色轉換,真正實現“政府做服務員、市場做裁判員、企業做運動員”。
“創客之都”蕩漾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協奏曲。近年來,深圳致力打造全球創客的理想樂園。南山區南山智園,原本是一片城郊工業集中區和舊村落,政府與村民聯手建成了一幢幢“保障性產業用房”。如今按照“創新搖籃、創造基地、創業樂園”目標和“一樓一產業、一園一特色”模式打造國際知識新村,吸引了眾多創業團隊和創客,“保障房”租金達到每月每平米57元。在園區的中科創客學院,目前有300多名創客研發新項目,每年至少10%的新項目能獲得風險投資。夏錦文說,創業關鍵在于把握機會、創造性整合資源,要深刻認識創業的本質是創新,堅持以創新引領創業、以創業推動創新,營造接軌國際的營商環境,讓更多“雙創”傳奇故事在鎮江大地生動演繹。
在深圳,沒有傳統產業,只有傳統“腦袋”;企業不是培育出來的,是市場競爭出來的。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1999年因參與歐美國家主導的人類基因組計劃而創立,如今已成長為全球最大基因組學研發機構。由于掌握了世界領先的基因組技術,華大基因把人體基因組“解碼成本”從最初的30億美元,降至目前每人1000美元,創新成就舉世矚目。夏錦文指出,科技創新是“無中生有”的事業,要有開闊的視野、前瞻的眼光、探索的膽識,大膽“筑夢”、小心求證、潛心實踐,以先進前沿科技打造核心競爭力。
考察期間,代表團還主辦并主持了2015中國鎮江(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合作對接會,推進了江蘇華大基因研究院和美的城“三期”項目簽約,并前往佛山市順德區實地考察美的集團。
只有看到差距,思想解放之弓才能拉得更滿。“深圳速度催著我們快跑”成為代表團成員的高度共識,一致表示要學深圳創新、取發展真經,聚焦產業科技創新,加快發展動力轉換,“十三五”期間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鎮江特點的創新發展之路。
市委常委李小平、蔣建明、李雪峰參加學習考察。(記者 梁和峰)
責任編輯:劉長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