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市、環保模范城市、生態鎮“十二五”期間我市實現全覆蓋
金山網訊?記者從環保部門獲悉,“十二五”期間,我市在污染減排、長江水污染防治、重金屬污染削減等方面均取得成效。而在太湖流域水質改善方面,區域補償資金首次由逆差變為順差。
2012年,我市成為全國首個以“十二五”新標準通過“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復核的城市。2014年,正式獲得“國家生態市”授牌,是全國第五個獲批的國家級生態市。截至去年,全市累計建成綠色社區113個、綠色學校385家、生態鎮39個、生態村435個,生態工業園區5個。生態市、環保模范城市、生態鎮實現了全覆蓋,生態村、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生態工業園區的比例達到70%以上。
經環保部考核認定,至2014年底,我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項減排指標分別完成了“十二五”任務的130.83%、143.93%、266.09%、106.93%,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目標任務。在長江水污染防治工程方面,我市提前完成列入國家《“十二五”長江中下游水污染防治規劃》的8項工程,順利通過國家考核,長江斷面水質保持在II類標準,在長江水源地上游增設2座水質預警自動監測站,形成12項指標自動監測能力。近兩年來,我市關停電鍍企業30家,涉汞企業2家,建成電鍍行業專業集中區2個,大部分電鍍企業實現了集中進園。至2014年底,重點重金屬污染防治四項指標鉛、汞、鎘、鉻、砷五種元素排放量分別比2007年凈削減34.12%、84.14%、30.71%、28.67%、73.3%,提前完成“十二五”目標任務。
在太湖流域水質改善任務上,我市太湖流域7個國控斷面達標率由2009年的不到15%提升至去年的60%,連續七年實現了國務院“確保飲用水安全、確保不發生大面積湖泛”治太工作目標,太湖水污染防治考核成績位列流域五市第一位,我市的太湖流域環境區域補償資金首次由逆差變為順差。(王小月)
責任編輯:劉長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