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度融合打造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一帶一路”沿線漸多“鎮江力量”
本報記者 朱 婕 本報通訊員 周 琴
沃得農業機械、希西維軸承、恒寶等企業組成的“走出去大軍”,紛紛在“一帶一路”沿線“安營扎寨”。上半年,我市境外投資的9個項目中,有8個分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我市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深化與沿線國家的投資、貿易、基建、金融等合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5月,我市累計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12.0億美元,占我市出口的比重達38.1%,同比增長39.8%,并且連續5年保持高于全市出口平均增幅。
“一帶一路”漸成關注熱點
2013年以來,我市根據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鼓勵和引導企業“走出去”布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加快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
在貿易方面,2013年以前,我市對“一帶一路”市場出口只占20%左右。隨著深入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我市對“一帶一路”沿線的貿易增速、占比都在不斷刷新:2016年占全部出口的比重超過30%,今年1—5月更是高達38.1%。“一帶一路”沿線已成為我市不可或缺的國際市場。
我市對“一帶一路”沿線的投資大幅增加。截至2017年,我市在“一帶一路”投資56個項目,中方協議投資1.75億美元。其中,2013-2017年就有45個項目協議投資1.36億美元,項目數占到全市境外投資總項目數的一半左右,“一帶一路”沿線已然成為我市重要的境外投資目的地。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建合作取得重要突破。2013-2017年,省交通、建工集團、鎮江二建等11家重點工程承包企業,發揮中式園林建筑、港口公路建設等“鎮江建筑”品牌技術特長,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承接近50個重點工程項目,每年完成工程營業額約3億美元左右,占全市全年工程營業額的80%以上。
針對這些問題,市商務局通過打造“走出去”服務平臺、風險保障平臺等,推出一系列高質量服務。比如“以資金融通”為保障,加大境外投資企業的扶持力度,在用好用足國家政策的同時,商務部門整合省商務專項資金及新興產業等領域專項資金,支持企業“走出去”;搭建“走出去”企業服務中心、“走出去”信保平臺和“走出去”風險保障平臺,引導企業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中信保等金融機構的合作,拓展并創新企業境外投資融資渠道,為企業“走出去”提供相關扶持保障機制。
在投資便利化方面,商務部門則會同查驗部門,依托“無紙申報、無紙監管、無紙放行”的電子通關模式,為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通關提供最大的便利。今年,他們還創新作為,主動幫助企業聯系江蘇大學,從50多名埃塞籍學生中招聘土木工程和工商管理專業的留學生,滿足了我市企業投資埃塞俄比亞項目的人才需求。
近年來,我市針對“一帶一路”的組展力度也明顯加大。鎮江國際商會分別成立船舶、汽配、工具、眼鏡、照明、皮革和針織等七大行業企業聯盟,加入聯盟的120家企業均在行業中具有一定影響、出口達到一定規模。各行業聯盟每年組織約1000家次企業,參加84個“一帶一路”市場的重點展會,占全市全年境外展會的比重,由早期的不足1/3提高到現在約1/2。
高質量服務挖掘新增長點
成績亮眼,不足之處也很明顯——我市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也存在融資難、企業對境外投資環境不熟悉等問題。
商務部門調查發現,企業“走出去”營運資金80%以上為自有資金,而境外企業由于處于起步階段,資信及擔保方面往往難以達到境外銀行融資條件,境內金融機構融資門檻高,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從境內融資更為困難。同時,企業“走出去”風險防范意識相對薄弱,投保中信保比率偏低,3/4的企業沒有任何風險分擔補償機制,僅不足10%的企業通過政府稅收、貼息等風險補償機制分散相關風險。
責任編輯:費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