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百日攻堅”讓荒涼沙島變身生態花園 新時代“長江之歌”激越鏗鏘
江綿延6300多公里,橫貫我國東西部,一曲長江之歌,傾訴著我們太多的深情。
長江流域是中華民族非常關鍵的一道生態防線,保護長江就是保護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一定要保護好。”“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
蘇州與長江相依,受長江滋養,因長江而興,近年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經濟帶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長遠計、為子孫謀,自去年11月以來,全市開展長江環境大整治環保大提升“百日攻堅”行動,著力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持續提升環保質量。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赴沿江三市督查,各地各部門逐級細化清單落實責任,階段性任務圓滿完成。
攻堅初勝,但遠沒到收兵慶功之時。
如今,全市長江環境大整治環保大提升行動已轉入常態,蘇州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步伐堅定、行動果決,新一批任務和責任清單猶如號角聲聲,新時代“長江之歌”更加激越鏗鏘。
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
“百日攻堅”讓荒涼沙島變身生態花園
春風又綠江南岸!四月的蘇州常熟鐵黃沙島,萬紫千紅,花海翻浪,吸引著八方游客紛至沓來,常熟本地人更是將之視為“大自然的饋贈”,紛紛發出感慨:“以前的荒涼沙島,仿佛一夜間成了旖旎的生態花園。”
對于這樣的“華麗轉身”,常熟海虞人陸林祥深有感觸:“上世紀八十年代,我曾參與登島綠化改造,當時鐵黃沙島種樹存活率很低,我們簡單栽下的一些樹苗,隨著潮水上漲,全被淹死了。”隨著常熟工業用地日趨緊張,該島一度被實施圍堤吹填造港口工程。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常熟市果斷緊急叫停鐵黃沙島的造港工程。2017年《常熟市沿江生態經濟圈概念規劃》出爐,陸林祥被任命為鐵黃沙種植管理區副主任。2018年5月,常熟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同意實施鐵黃沙生態開發規劃定位的決議》,確定把鐵黃沙打造成為長江入海口節點型生態島。這一次,陸林祥終于圓夢:
“我們綜合修復長江生態環境,終于成功改造了鐵黃沙。”島上種植了4500畝油菜、1000畝小麥、900畝紫云英、300畝向日葵,優美江景已經吸引了幾十種鳥類前來棲息。蘇州市委黨校教授肖銳認為:“鐵黃沙從工業小島的定位轉型為生態小島,既是主動作為,又是大勢所趨,這個典型案例說明,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發展理念已經深深扎根蘇州人的心間!”
黨中央的號召洪鐘大呂,新時代的使命重任在肩。守護母親河刻不容緩!蘇州迅速行動,使命必達,全面排查2016年1月以來發生的破壞長江生態環境問題,緊盯違法違規問題和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部署開展長江環境大整治環保大提升“百日攻堅”行動,層層壓實責任,健全完善督察考核機制,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第一標尺,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自2018年11月以來,戰鼓雷動,捷報頻傳。
——全力清除岸線非法占用,規范水上交通和污染物處置。張家港市取締張家港市雙山大伯墩臨時碼頭和榮富建材經營部碼頭,將拆船業務岸線調整為港口岸線,一口氣完成十多個岸線項目整治工程。常熟市拆除企業違章搭建面積1.1萬平方米。常熟市、太倉市落實兩個臨時水上過駁區日常監管和規范化管理,太倉市完成10臺浮吊污染物接收、轉運及處置設施建設。沿江三市建立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和處置聯單管理制度。
——加快沿岸補植復綠,構建生態廊道。常熟市率先出臺濕地保護規劃。張家港市對岸線進行生態修復和補植復綠工作,建成“三化”示范村12個,完成森林撫育約5萬畝,森林資源總量達到219萬畝。太倉市鑫海等5家碼頭植樹1.2萬余棵,綠化草坪1.5萬平方米。沿江三市自然濕地保護率均超過58%,科學編制《長江兩岸造林綠化建設方案》,實現干流兩岸規定范圍宜林地植樹造林全覆蓋。
——大幅提升港容港貌,推動綠色港口建設。太倉市武港、華能碼頭完成維護更新工作。常熟市沿江碼頭、港區環境基本達到“四無六凈”要求,常熟市理文造紙碼頭船舶岸基供電設施建成投運。張家港市檢查長江船舶1900余艘次,沙鋼集團碼頭啟動岸電設施建設。沿江三市規范港口排放15家,散貨碼頭治理堆場揚塵完成18家,實現船舶污染物上岸處理。
蘇州擁有157.96公里長江岸線,長江孕育了蘇州獨特的江南水鄉風貌和歷史文化,長江的生態環境對蘇州地域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同樣具有重要意義。站在城市永續發展和城市文脈延續的高度來看,蘇州推動長江環境大整治要啃的硬骨頭、要治的頑瘴痼疾還有不少。開弓沒有回頭箭,全市正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抓鐵有痕的勁頭全力攻堅長江環境整治,堅決扛起“共抓大保護”的歷史責任,書寫好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蘇州答卷”。
環保大提升“倒逼”企業綠色轉型
生態優先讓黃金水道發揮黃金效益
滾滾長江承載著巨大運能,被譽為“黃金水道”。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如何讓黃金水道發揮黃金效益,蘇州想得早、干得早。
張家港市東沙化工園區建于1993年,區內的化工企業效益不錯,曾是當地經濟發展的“生力軍”,但也存在著產業層次偏低、對周邊環境影響較大等問題。2013年,張家港市啟動了東沙化工園區關停轉型工作。起初,部分企業不理解,當地安監、環保以及南豐鎮政府等部門對化工企業逐一走訪,完善“一企一檔”,扎實推進化工企業關停工作。作為江蘇省第一個整建制關閉的化工園區,該園區涉及化工企業37家,占地近3000畝,職工逾3000人,涉及關停資金超20億元。與此同時,及時實施園區整體環境改造提升工程,為轉型升級為江南智能裝備產業園奠定基礎。南豐鎮黨委書記沈琳介紹:“以前夏天不敢開窗,時不時有氣味刺鼻。現在化工企業關停后,南豐鎮對整個園區的規劃進行了重新修編,實現了環保大提升,打造一個生態、生產、生活協調發展的新園區。”在2018年5月30日召開的全省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推進會上,張家港關停東沙化工園區的做法得到了高度肯定。
蘇州沿江三市經濟發達,企業、人口分布密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體現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產業升級、環保聯防聯控上,逐步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提升污染防治和處置水平。沿江三市對涉及入江排污口的污染源加密監察頻次,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均達到預期目標,常熟市190家碼頭水污染防治設施整改完成,太倉市實現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和4個入江排污口治理全覆蓋,沙鋼、永鋼完成年度顆粒物無組織排放深度治理。沿江三市完成208家企業VOCs整治任務,太倉市實現港區化工園區VOCs治理全覆蓋。
——提升企業環保規范管理水平。常熟市對16家鋼鐵企業實施無組織排放治理項目,積極推進煤電企業環保治理,對35家印染企業整改提升完成。張家港市沿江危化品碼頭全部實現安全生產標準化二級達標,對105家沿江岸線存在鋸板、拼板作業的木材加工企業實施專項整治。太倉市對28家化工企業進行整治,完成龍達木材產業園環境綜合整治。
——落實環保督察,專項整治“散亂污”企業(作坊)。沿江三市重點整治了長江及通江支流沿岸一公里范圍“散亂污”企業(作坊)。張家港市恒豐工業小區主動結合“三優三保”政策,對該區域27家企業進行集中搬離拆除。東沙化工園區完成37家企業搬遷,樂余染整區完成園區產業規劃初稿,上半年將完成環評的申報。
從抵觸到配合,從被動到主動,從“失落感”到“獲得感”,企業家的心理變化折射出了長江大保護已化為一種內生動力。在記者走訪中,張家港市沿江碼頭一家企業負責人坦陳:“如果沒有非法碼頭治理,就不會有航運業的成功轉型。說實話,以前在非法碼頭的擾亂下,企業連年虧損,現在經營環境變好,我們心情舒暢,越干越有勁。”
隨著環保大提升行動,蘇州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與產業升級三年行動計劃相結合,加快改造傳統產業,培育發展先導性產業,沿江產業及時轉型,不少企業在提檔升級后產銷兩旺,黃金效益在“陣痛”之后已逐步顯現。
掛圖作戰任務清單銷號清零
常態化守護讓“高顏值”與“高質量”同步
蘇州“百日攻堅”行動成果斐然,任務清單基本銷號清零。但行百里者半九十,全市長江環境大整治環保大提升是系統工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
在今年3月20日召開的全市長江環境大整治環保大提升“百日攻堅”行動工作交流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周乃翔一針見血地指出,“百日攻堅”只是在短期內解決一些突出問題和困難挑戰,優化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還需要掛圖攻堅、持續作戰,解決深層次的問題更需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市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立即會同相關部門和沿江三市形成年度實施方案,征集年度任務清單事項,對于在“百日攻堅”行動中存在困難、推進不力或者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事項,也一并轉入年度任務清單管理。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長江辦以及各相關部門對各地各部門進展情況和銷號情況開展督查。市長江辦工作人員王釗向記者介紹,考慮到“百日攻堅”行動有時限,當時有一批任務還未列入,但并不意味著不重要,隨著全市長江環境大整治環保大提升行動進入長效機制,長江辦進一步明確時間表、制定路線圖、下達任務書,以更高標準、更高要求全面加強長江生態保護和修復。
蘇州各地結合做好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環境問題整改,自加壓力,自覺行動,在鞏固已有治理成果的基礎上,“加碼”整治力度。太倉市又排定了113項今年長江環境大整治環保大提升任務清單,其中環境大整治59項,環保大提升54項,倒逼沿江環境和產業發展再升級。(記者 張帥 惠玉蘭)
保護好一江清水,蘇州正把環保壓力轉化為發展動力,促進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發展“高質量”同步,肩負使命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
責任編輯:值班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