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為《桑給巴爾丁香紅》增添一抹亮色
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醫師劉欣,是中國(江蘇)第三十期援桑給巴爾醫療隊的一名隊員。這一期援桑醫療隊21名隊員全部由鎮江派出,其中一院派出9名。任務期為2020年9月19日至2021年9月28日。
懷揣“中非友好、大愛無疆”的熱忱,劉欣是主動報名參加本期援桑醫療隊員的選拔。“首先是我覺得自己符合條件,我的專業是新生兒和重癥急救,是那里兒科最需要的專業。”劉欣講述,報名援桑對她而言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原因,就是替自己的母親圓夢。
劉欣的母親是一名眼科醫生,早年也曾被選拔作為援坦桑尼亞醫療隊預備隊員參加培訓,后來因故未能成行。“我母親一直很遺憾,經常會跟我和哥哥提起這件事。我這次也算是幫母親圓了一個未能完成的心愿。”
雖說出發前已有一定心理準備,但抵達坦桑尼亞桑給巴爾奔巴島阿卜杜拉·姆才醫院后實地所見所歷,艱苦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還是遠超隊員們的預估。劉欣介紹,那里常年濕熱,病房基本沒有空調,一次大查房下來工作服已全部濕透,“實際上在崗時間里工作服就很少干過,我們都自嘲是自帶‘鹽礦’的醫生。”
“那里病人的病種和我們國內差別很大,除了常見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統感染及皮膚感染,寄生蟲感染也高發,更有嚴重營養不良性疾病和一些遺傳性疾病,比如鐮狀細胞性貧血、先天性心臟病,經常有嚴重營養不良合并重癥感染疾病,治療非常棘手。”由于當地條件所限,病人們往往不能及時就診,經常到病情比較危重時才到醫院就診,從而增加了救治難度。
援桑期間,劉欣和隊友們共同協作,因陋就簡,因地制宜,創造了太多的奇跡:成功使用一次性吸痰管留置導尿治療一例出生僅1天的新生兒尿閉癥;應用硬膜外穿刺針完成了血液病患者骨髓穿刺檢查;用幼兒導尿管進行胸腔閉式引流;使用一次性吸氧管自制CPAP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啟用小兒有創呼吸機治療呼吸衰竭病人……
劉欣表示,能用自己所掌握的專業技術本領拯救病人的生命,幫助非洲的孩子解除病痛,讓可愛的大眼睛非洲寶寶們記得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在他們遇到疾病痛苦時,曾經有一支又一支不遠萬里、不畏艱辛的中國醫療隊無私地幫助過他們,這是她從醫生涯里的一份獨特自豪,“工作服胸前那面鮮紅的國旗時刻提醒我,我是光榮的CMT(中國醫療隊)的一員,我需要加倍努力和奉獻,方能無愧于祖國和人民對我們的信任。”
從事臨床工作數十載的劉欣深知,只有授人以漁,才能“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我們不僅要把先進的醫療技術帶到桑給巴爾,也要把三甲醫院先進的管理經驗帶過去。”劉欣講述,她一方面從小事著手,悉心指導醫護人員計算藥品分次劑量,確保安全;另一方面著重培養當地醫務人員的規范診療意識,整理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規范發放下去,開展有創呼吸機的操作使用,新生兒窒息復蘇流程、液體療法等教學講座,讓當地醫生在接受一次次的培訓指導中成長為臨危不亂、業務能力過硬的優秀醫生。
經過一年的相處,當地的醫護戰友、病人及家屬們都親切地稱呼劉欣為“Dr.Rukia”(斯瓦西里語:美麗而心地善良的醫生)。歸來后的劉欣,把自己的援桑故事撰文《桑給巴爾丁香紅》,配以兩幅照片,以約半個版篇幅刊于2021年11月14日的《人民日報》“國際副刊”版,引起廣泛關注與傳播。(鎮江日報記者 曹源)
責任編輯:殷蘭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