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一院成功開展神經內鏡顱內動脈瘤夾閉術
金山網訊 顱內動脈瘤夾閉術是神經外科界公認的高難度手術之一。近日,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為一名患者成功開展神經內鏡輔助多模態監測下顱內動脈瘤夾閉術,該技術的運用,不僅為患者排除了顱內一枚“炸彈”,也將為廣大腦動脈瘤患者帶來了福音。
57歲的羅女士,因突發頭痛一天,從常州慕名到鎮江市一院就醫。頭顱CT顯示為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管CTA提示為左側后交通動脈瘤。該處動脈瘤極易再出血,一旦再次出血,死亡率極高。市一院神經外科主任陳波當機立斷,決定急診手術。
患者左側為胚胎型大腦后動脈,術中必須完好保留左側后交通動脈,否則左側大腦后動脈供血區域將發生腦梗塞。陳波帶領市一院神經外科醫療團隊經過嚴密討論研究,決定為患者實施在TCD(經顱多普勒超聲)監測、術中熒光造影及神經內鏡輔助下行左側翼點入路后交通動脈瘤夾閉術。陳波憑借豐富的經驗、過硬的心理素質、高超的顯微鏡操作,根據多種影像信息的融合,進行精準的手術,順利為患者夾閉動脈瘤。術后患者恢復良好,無任何神經、血管副損傷,術后腦血管造影提示動脈瘤夾閉完全,載瘤動脈通暢無狹窄。
“神經內鏡輔助多模態監測下夾閉顱內動脈瘤,能有效提高手術安全性,最大程度地降低手術風險,改善患者的預后。”顱內動脈瘤手術難度大、風險高,多模態監測下夾閉顱內動脈瘤是理想的治療手段。陳波介紹,TCD作為術中實時監測技術,能在神經外科手術時準確、客觀的提供手術區域重要血管的血流動力學資料,可以彌補熒光造影的不足。“過去在顯微鏡下做夾閉,有一定的盲區,現在通過多模態影像融合技術可以看到動脈瘤有沒有完全夾閉,是否夾閉到其他正常血管,增加了手術操作的精確性和安全性。”
近年來,市一院神經外科在全院各相關科室的大力支持下,腦血管病的治療技術不斷取得新的進步。今年,市一院在省內率先開展神經內鏡輔助多模監測下顱內動脈瘤夾閉術,截至目前已成功開展6例手術。該手術的開展,標志著市一院神經外科技術一次質的飛躍,填補了我市又一項醫療技術的空白,也標志著我市有能力治療神經外科各種復雜疑難的疾患。(據京江晚報 作者/悅之 朱研 馬彥如)
責任編輯:殷蘭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