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瘤壓迫視神經,鎮江一院專家妙手“排雷”
萬萬沒想到,查個視力卻在腦殼上動了個手術
王阿姨(化名)怎么也沒有想到,自己因為視力下降去醫院眼科看病,最后卻在腦殼上做了一個大手術,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感覺視力漸退的她,顱底竟藏了顆“定時炸彈”
王阿姨今年61歲,一年多前,她就發現自己的右眼看東西越來越模糊,莫非是年紀上來了視力下降了?在家人的陪同下,王阿姨曾多次到當地醫院眼科就診,幾個月間反復治療病情都沒有好轉。這就奇怪了,問題到底出在哪了呢?
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王阿姨決定從當地來鎮江一院就診。眼科在給她做了詳細的眼科檢查之后,敏銳地意識到病根不在眼睛,而是在腦部。于是給她做了腦CT檢查。這不檢查不曉得,一檢查可把她嚇一跳,她的腦殼里面竟長了一個巨大的腦膜瘤!
找到了罪魁禍首,連忙將王阿姨轉到神經外科行進一步治療。
巨大腦膜瘤必須手術切除,但包繞血管神經難度極大
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王俊詳細詢問病史、查體及閱片,并為王阿姨進行了補充檢查,考慮為蝶骨嵴內側型腦膜瘤。
影像顯示:腫瘤大小約6x7x3厘米,腫瘤包繞大腦動脈、頸動脈等多條顱內動脈及其分支,還壓迫了周圍重要的腦組織結構,并壓迫到了視神經,這也是造成患者視力下降的根源所在。
在主任醫師陳波的帶領下,神經外科團隊對王阿姨的病情進行了縝密的分析。由于腫瘤巨大,且置于顱底,如果任其繼續生長那患者的兩眼最終就會失明。只有通過手術切除腫瘤,可解除腫瘤對周圍組織的壓迫。
全切蝶骨嵴內側腦膜瘤要求術者有嫻熟的顯微手術操作經驗及豐富的解剖知識,才能保證患者術后高質量的生存。手術難度大、風險高,非常考驗一個醫院神外手術的水平。
手術臺如“戰場”,7小時精雕細刻驚險“排雷”
都說顱內手術就像打仗,一點都不假,因為術中隨時可能碰到“遭遇戰”,一不留神就容易傷到神經,造成患者無法挽救的損失。所以術前的“情報收集”工作就特別重要。
神經外科結合三維成像,一步步確定手術方案。由于頸內動脈大腦前、中動脈和視神經完全被腫瘤包裹,在戰略上,手術必須對腫瘤進行分塊切除。腫瘤質地的堅硬,又與腦組織粘連緊密,既要切除堅硬的腫瘤,又要保護脆弱的腦組織;既要逐一切斷腫瘤的血供,又要避免損傷大腦的血管,這對整手術團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完善相關預案,充分知情同意后,神經外科為王阿姨實施了顯微鏡+內鏡下蝶骨嵴內側腦膜瘤切除手術。手術在雙鏡下用彈簧剪刀一點點剝離腫瘤,如“螞蟻搬家”般精雕細刻,保護好視神經和頸內動脈、大腦中動脈、大腦前動脈等大血管,將腫物一點一點逐步切除。整臺手術歷時近8個小時,腫瘤全切,重要神經血管保護良好,正常解剖結構清晰可見。
術后王阿姨恢復良好,沒有出現偏癱失明、復視等功能障礙,能走路,語言交流也正常。每當醫生前來查房,一家人都會開心地與醫護交談一會兒,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和喜悅,很快便能出院回家了!
腦腫瘤大意不得,出現以下癥狀需考慮腦部檢查
腦腫瘤是神經系統中十分常見的疾病之一,對神經系統的功能有很大的危害,近年來,腦腫瘤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腦腫瘤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主要癥狀一般是顱高壓癥狀及腫瘤局部壓迫癥狀,如頭痛、視力下降、眼球運動障礙、肢體功能障礙等。
其他常見伴隨癥狀還有:明顯的記憶力下降、反應較前遲鈍、口齒不清;一反常態的容易激動、暴躁,甚至出現幻覺;眼瞼下垂、眼球運動障礙、肢體感覺、運動功能障礙等;耳鳴、耳聾、眼瞼下垂、眩暈等。
一院神經外科提醒,一旦出現以上神經系統癥狀,須警惕腦腫瘤的發生。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視力下降、視物不全,走路容易撞到門框、難以看到視野中某個角度的物體等異常表現,除了排查眼科疾病外,也應及時做腦部CT或核磁以排查顱內病變,以便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亦圓)
責任編輯:殷蘭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