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茅山風景區玉晨村:擴大種植榆黃菇,拓寬富民增收路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3月13日上午,在句容茅山風景區玉晨村的林下食用菌大棚基地里,農戶們正在起壟、菌包開口、種植、覆土……現場忙得不亦樂乎,呈現出一派火熱的生產景象。
“目前農戶們正在種植的是榆黃菇,今年計劃總共要種植兩萬個菌包。”玉晨村黨總支委員、村委會委員、村會計周明介紹,由于去年第一次嘗試覆土種植了4千個菌包的榆黃菇,就實現了最大單株產量2.5斤,所以今年決定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
種植現場,運送菌包的車輛停在大棚門口,農戶們正陸續將菌包整齊擺放。“因為菌包涉及到儲存加人工種植的時間,所以要分批運送,第一批送來了3500個菌包,后面會陸續運送。”周明說,榆黃菇出菇的溫度就在3~22℃之間,這段時間種植榆黃菇是最好的季節,選擇覆土栽培的優勢就是它可以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養分,產量比較高,還可以提高品質。
據了解,近年來,玉晨村因地制宜,立足良好的生態和適宜氣候優勢,大力發展林下經濟。2021年起,玉晨村選用村集體8畝林地,投資40多萬元,建成51個獨立大棚,林下種植食用菌,并邀請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謝春芹進行技術指導。
“通過去年的種植和帶來的效益,我們今年主要種植就是榆黃菇,后期我們將會回收農民廢棄的麥秸稈、玉米秸稈,加樹枝粉碎以后,自己制作菌包,實現自產自主,同時也控制菌包的生產成本,從而實現林下食用菌種植的利益最大化。”周明繼續介紹,這個菌包已經放在冷庫里面讓它休眠一段時間了,它的菌絲還在生長,菌包入土以后,配合田間管理,大概5-7天以后第一批菇就可以上市了。按照去年的產值和市場行情來看,今年兩萬株的榆黃菇,凈利潤的產值大概在10萬元左右。
小菌菇成大產業,拓寬群眾增收路。下一步,玉晨村將持續做好壯大村集體經濟文章,延長產業鏈,積極推動產業多元化發展,帶動村民增收,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巫彤 陳瑤)
責任編輯:費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