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人醫巡診醫生看得可真細——腦梗患者吃飯用勺大小 都“盡收眼底”
金山網訊 一場健康促進活動中,醫生能有多重視細節?就連腦梗患者吃飯所用勺子的大小,都要仔細詢問。7月13日,市一院牽頭,聯合七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韋崗街道,將一道道豐盛的健康大餐送至韋崗村。對于活動的價值 ,許多村民在接受問診后給出的看法趨于一致:“這樣的服務,我們太需要了”。
當天早上7時不到,距活動正式開始還有半個多小時,就有村民陸續趕到潤州區韋崗街道韋崗村委員會大廳內等候。7:30,來自市一院神經外科、心內科、內分泌科、疼痛科等多個科室的醫護人員剛一落座,大家就迫不及待地圍上前去。
“我這幾年經常胸口悶、眼前發黑,有時還會疼。”聽到老人的病情陳述,心內科主任醫師陳蓉先起身為其聽診,隨后對飲食、吞咽、排便等情況逐一詢問。詳細了解后,陳蓉建議老人先到醫院做心臟檢查,以排除冠心病可能。為方便老人就醫,陳蓉還在紙上寫下就診科室、專家姓名、坐診時間等就診信息,并雙手遞上一本心臟健康宣教手冊,幫助老人對心臟健康有更加全面地了解。
在鄰近診桌,疼痛科主治醫師孫勇面前的患者同樣絡繹不絕。70歲的田奶奶多年前肋骨受傷,之后患處周圍時常疼痛,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她懷疑這是因傷留下了后遺癥。 孫勇為其仔細查體后,認為肌肉軟組織痛的可能性大,給出了“以藥物保守治療為基礎,結合疼痛科沖擊波治療”的建議。
神經外科也是當天義診的熱門科室,上午8時多,在為一批村民做完咨詢后,市一院神經外科主任陳波起身,帶領一支“白大褂”隊伍,經韋崗村工作人員指引,先后為三名因病行動不便的患者送醫上門。
其中,80歲的王爺爺5年多前患上腦梗,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由于不與晚輩同住,又怕就診給孩子添麻煩,因此多年來,負責王爺爺日常護理的老伴佘奶奶,只能自己一點一點摸索經驗。
通過專科查體并結合當前老人的癥狀,陳波懷疑王爺爺存在腦積水,并為佘奶奶講了幾種必須及時撥打120的情況。隨后,神經外科護士長高麗琴和藥劑科藥師王艷分別從自身專業,為佘奶奶講解了腦梗患者居家護理的要點及用藥注意事項。交流中,細心的高麗琴發現佘奶奶為老伴喂飯的勺子有些大,立即給出了調整餐具的建議。如此細微的觀察和實用的建議,讓佘奶奶十分受用。
除了現場義診和特殊家庭巡診,市一院的醫護人員還為村民帶來了頸動脈斑塊B超篩查和“互聯網醫院”手機端操作指導等服務,這些服務針對的人群,大多是老年人。市一院健康管理部主任高燕介紹,他們此前就獲悉,韋崗村居民多為老年人,通過疾病譜篩查,發現其中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占比較高,于是結合我市鄉村振興韋崗聯系點項目推進,院方組織相應科室和團隊,圍繞老年人常見疾病的預防、規范診療及自我保健等,開展篩查、義診、科普等系列健康促進活動,以更好滿足基層群眾對健康服務的需求。
對村民健康的關注,不因活動的結束而終止。作為我市大型三甲公立醫院,市一院未來如何發揮其技術優勢,繪好惠民服務“幸福圓”,將優質醫療資源留在基層?高燕介紹,在韋崗村設立多年的七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點為鎮江康復醫療集團的成員單位,下一步,市一院將著力提升該服務站點的能力建設水平,不斷拓展功能,同時通過建立遠程會診、直接轉診等遠程醫療信息平臺,讓站點在滿足群眾健康需求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唐悅之 朱研 記者 楊泠)
責任編輯:臧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