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辦合作社扶持機制 激活村集體經濟“動力源”
金山網訊 村集體經濟組織(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把村黨支部、村集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同合作社的經濟優勢以及農民群眾的能動性結合,構建村集體與農民群眾新的經濟紐帶,對發展農村合作經濟和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帶動產業發展、基層治理、環境整治,提升農村產業規模化、組織化、專業化水平,走共同富裕之路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在市九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劉喬榮等10名代表提出的“關于完善村集體經濟組織領辦合作社扶持機制的建議”被大會主席團列為重要建議。市農業農村局會同市委組織部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領導和市人大常委會的監督指導下,根據建議內容研究制定辦理方案、深入基層調查走訪、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圍繞規范、扶持、壯大三個主題,從規范村集體領辦合作社財務入手,對全市合作社全面梳理,精準推進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村書記隊伍履職能力全面提升
舉辦村(社區)基層黨組織書記交流觀摩活動,鼓勵各地開展村干部跟班鍛煉,組織村后備人才赴先進地區培訓學習,發揮省“百名示范”、市“千名領先”村(社區)書記的引領作用。
建立“新農人”儲備庫,目前已入庫“新農人”947人,新選拔培養優秀“新農人”10人,儲備優秀“新農人”培養對象20人,注重選拔優秀“新農人”進入村“兩委”班子。丹陽、揚中先后出臺激勵村干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擔當作為的10項舉措,丹徒等地也在積極謀劃出臺激勵辦法。
合作社示范帶動作用不斷增強
創新合作社發展模式,完成市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聯合會的組建工作,推動我市合作社發展邁上新臺階。
加強示范引領,開展常態化的國家級和省、市級示范社認定和監測工作,新認定市級示范社31家,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功入選全省合作社典型案例。全市村集體領辦的農民合作社全部做到五統一,即“統一品種、統一生產、統一技術、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帶動了小農戶進入現代農業的發展領域。
2024年,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預計可分配盈余達到870萬元,其中村集體領辦合作社分配盈余400萬元,占盈余分配總量的46%。
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有效拓展
鼓勵村集體領辦合作社立足自身優勢產業,挖掘潛力、大力盤活資產資源,多形式多途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全市村集體經濟組織以發展物業經濟為主的有117個,以發展資源經濟為主的有198個,以發展服務經濟為主的有133個,以發展融合經濟為主的有97個,以發展項目經濟為主的有12個,形成了多種經濟類型并存的生動局面。
丹徒區榮炳曲陽村通過整合閑置土地、建立農副產品品牌、新建標準廠房等措施盤活資產資源,發展集體產業;以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為主要抓手,把村集體下屬1家農業企業和3家專業合作社整合起來,形成規模經營的合作聯盟;與勝利村共建秋桃種植采摘聯合社,抱團發展,推動產業成方連片發展,形成規模效應。
揚中市新壩鎮成立由新治村、立新村、聯合村為主體的三江灣強村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串聯村域內的優質農文旅資源,發展融合經濟;宣傳銷售優質農特產品,發展項目經濟;利用閑置低效用地220畝、標準化廠房3500平方米,發展物業經濟,探索多村抱團,實現連片振興。
政策扶持力度持續加大
加大對合作社的扶持,指導實施好財政支農項目,重點支持頭雁社、村集體領辦的示范社。近年來,全市共扶持村集體領辦合作社84個,涉及項目資金1966萬元;強化用地保障,2024年下達了發展村集體經濟專項用地計劃400畝(“十四五”期間1000畝全部下達);強化金融支持,定期發布農村金融需求,發布7批信息、落實貸款金額6.3億元(建議辦理以來涉及兩批、近1億元),惠及300家涉農主體,其中20%為農民專業合作社。
句容市通過深化推廣“戴莊經驗”,推進黨建引領“共富項目”建設;丹徒區建立“發展聯促、資源聯享、活動聯辦”工作機制,通過組織領辦、制度領路、政策領航、發展領跑全面推進村集體領辦合作社工作。
下一步,市農業農村局等有關部門將進一步強化村集體經濟組織儲備人才,發揮好“新型農業主體信貸直通車”和“蘇農貸”等平臺載體作用,引導同類別村集體領辦的合作社以及一定規模的合作社之間加強合作,激勵更多的村集體領辦、創辦好有影響、上規模、上水平的農民合作社,促進集體、農民雙增收。(記者 馬彥如 通訊員 郭冬楠 李彥奇 鄭代軒)
責任編輯:李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