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專科建設,提升區域醫療保障民生能力
鎮江市公立醫院服務水平持續提升
金山網訊 ??颇芰ㄔO是讓患者從“看得上病、看得起病”到“看得好病”的重要手段。在市九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朱學軍等10名代表提出的“關于加強公立醫院??平ㄔO,提升區域醫療保障民生能力的建議”被大會主席團確定為重要建議。
市人大常委會認真督辦,市衛健委積極作為,圍繞建議內容對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重點專科的建設、服務及運行等情況全面梳理,研究制定辦理方案。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從“凝聚合力、提升內涵、建強體系、打響品牌”4個層面提出一攬子“強???rdquo;措施,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凝聚人才發展合力
打出“引、育、留、用”組合拳,實施“金山英才”“金山醫者”人才引培項目。
誠意十足招攬“英才”, 持續做好“金山英才”醫學領域高層次人才引進項目,重點資助疑難雜癥臨床診治和高新實用技術臨床應用等方面專業水平強的高層次醫學領軍人才或知名學科團隊。經申報、評審,2024年資助20名骨干博士、10個醫學領軍人才團隊。
滿腔熱情培養醫者。自2021年起,每年安排不低于200萬元作為市級人才培養專項經費。2024年開展第四期“金山醫者”醫學人才培養項目,選拔資助醫學領軍人才10名、醫學新秀人才27名、公共衛生人才6名。
校地合作打造平臺。8家市級公立醫院聯系對接國內醫學高校院所,建立了8個高校人才工作站,在人才培養、科研共建等方面深度合作。
提升專科服務內涵
全力支持醫療技術發展和創新項目應用,聚焦異地就醫主要病種,苦練醫療技術“內功”。
2024年以來,全市省級及以上臨床重點??疲êㄔO單位、建設項目)共開展新技術、新項目173項。如,江蘇大學附屬醫院呼吸內科開展支氣管腔內超聲,為呼吸系統疾病的微創診斷和治療提供更具安全性、準確性的技術方法。市一院神經外科開展帕金森病的腦深部電刺激置入術,極大改善患者癥狀。市傳染病醫院肝病科對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患者開展經頸靜脈肝內門腔靜脈分流術治療,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病死率。
推進重點??企w系建設
在西醫方面,圍繞醫療技術隊伍、醫療服務能力水平、醫療質量、科研教學等??平ㄔO核心要素,制定印發《鎮江市市級臨床重點??圃u分標準》,加大重癥醫學科、急診科、感染(傳染)科、精神科等??品龀至Χ?,共評審確認69個市級臨床重點??坪?個市級臨床重點??平ㄔO單位。
在中醫方面,制定《鎮江市中醫重點專科建設與評價標準Ⅰ、Ⅱ、Ⅲ類》,將中醫優勢???、中西醫結合??啤⒅嗅t特色專科分類建設,共評審確認36個市級中醫重點??疲ńㄔO單位),進一步擴大中醫藥重點專科覆蓋面。重點發展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泌尿外科(國家中西醫結合旗艦科室培育單位),加快建設肛腸、康復兩個市級中醫優勢專科區域診療中心,加強縣級中醫院“兩??埔恢行?rdquo;建設,帶動中醫??颇芰χ攸c突破。
打響本土名醫品牌
通過層層推薦、嚴格審核,鎮江市推出覆蓋市區11家醫院31個專科共118名醫學專家的鎮江市第一屆名醫堂專家庫,同時集成市區醫療機構的73個外地來鎮專家(或團隊)信息,精心開發“名醫堂”系統。系統實現信息查詢、預約掛號等功能,于2024年4月8日正式上線運行,點擊量超過1萬人次。為提高群眾知曉率,還制作了鎮江名醫堂系統的動漫解說,引導“異地就醫”轉變為“就近就醫”。
市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主任會議聽取了市政府關于“加強公立醫院專科建設,提升區域醫療保障民生能力”重要建議辦理情況的匯報,認為市政府及相關部門高度重視、扎實辦理,思路清晰、重點明確,舉措有力、成效明顯。會議要求,緊盯“規劃”,推進醫療資源布局優化;緊盯“人才”, 不斷加大醫療衛生領軍人才、重點人才和中青年人才招引力度,加快補齊人才短板;緊盯“投入”,落實政府的建設主體責任,加大公立醫院空間發展、基本建設、設備購置、人才引培等投入力度;緊盯“支持”, 密切關注上級部門政策情況,認真分析政策扶持方向,結合自身發展找準契合點,精準發力、持續發力;緊盯“宣傳”,繼續加大對本土名醫的宣傳,讓群眾在本地就能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解決異地就醫持續增長的問題。
加強公立醫院??平ㄔO需要久久為功。市衛生健康委將堅持統籌謀劃,突出與國土空間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相銜接,編制《鎮江市市區醫療衛生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25-2035年)》,推動形成布局合理、運行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找準市級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縣級醫院功能定位,圍繞群眾需求高、就診量大的臨床??萍訌娊ㄔO,擇優育強特色??坪椭攸c扶持???,做精做細特色亞???。聚焦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等發病率高且嚴重危害群眾健康的重大疾病,重點分析專科現有人才隊伍、學科帶頭人、技術水平等發展維度,科學確定臨床專科重點建設方向,明確核心病種和建設目標。大力扶持包括傳統內鏡治療、宮腹腔鏡治療、介入治療、穿刺治療、局部微創治療和改良外科手術方式在內的微創技術發展,讓“大病少出市”。繼續用足用好“金山英才”“金山醫者”醫學領域人才引進培養系列政策,針對性培育高層次人才引領、骨干人才擔當、后備人才豐富、結構科學合理的專科人才梯隊,厚植臨床專科長期發展基礎。(記者 馬彥如 通訊員 馮新春 鄭代軒)
責任編輯:張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