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打底,“藍色動能”一路澎湃向新行
去年海工裝備產業鏈應稅銷售同比增長19.5% 居重點產業鏈之首
金山網訊 從全球第一艘大功率氫電混合動力全回轉拖輪的下水,到兩艘全回轉消拖兩用船完工出廠、順利啟航,開年以來,江蘇省鎮江船廠(集團)有限公司趕訂單忙生產,一艘艘船舶從這里魚貫而出、駛向深藍。
而就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12月這一個月時間,省鎮江船廠交付的船舶就達11艘之多。高效率推進、滿負荷生產,折射的是去年一整年鎮江船舶工業日趨火爆的行情。
審時度勢,全市骨干船企開足馬力,全力保障生產,去年三大造船指標持續向好,行業轉型加速,新船訂單越來越向高端化、綠色化、數智化方向發展。數據統計顯示,2024年全市海工裝備產業鏈實現規上企業應稅銷售185.04億元,同比增長19.5%,高于全市規上工業增幅22.4個百分點,高于八條重點產業鏈平均增幅20.1個百分點,居各產業鏈之首。三大造船指標中,骨干船企全年交付訂單82艘/65.6億元,新接訂單和手持訂單量均是一片飄紅。
業績亮眼,鎮江海工裝備產業扶搖直上的動力源來自哪里?市工信局(市國防科技工業辦公室)相關人士分析,持續攀升固然與船舶市場整體環境的火熱密切相關,但細分“賽道”多點開花不可忽視。
除了傳統三大船型外,去年鎮江市頭部船廠積極探索新方向,聚力培育新質生產力。繼建造全球首艘7000馬力超大功率氫電混合動力拖輪后,省鎮江船廠再次設計建造了長江流域首艘4000馬力純電力推進全回轉拖輪。大津重工交付的“亨通海悅號”大型深遠海風電安裝平臺,從核心設備到配套部件國產化率超80%,科技創新成為企業厚植新質生產力“主引擎”。
伴隨國際海事組織出臺船舶溫室氣體減排戰略,全球航運業、造船業脫碳減排進程加快。鎮江船廠副總經理徐桂忠告訴記者,去年企業實現產值20億元,同比增長約10%。綠色動能的助力尤為明顯。為應對船舶工業綠色轉型持續提速的挑戰,鎮江船廠自主研發設計,為山東港口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建造的氫電混合動力拖輪,每年可減少碳排放1400余噸。“預計今年五六月份交付,實現氫能應用由‘陸’向‘海’延伸的重大跨越。”
頭部船企深耕拓展,一個個新增長點也在萌芽勃發、拔節生長。元灃機械、同舟螺旋槳等一批海工配套企業緊抓“藍色動能”,以船用零部件、海洋工程設備為起點,實現累計開票銷售翻番。此前,鎮江德邦金舟環保制冷設備有限公司只能承接建造10米長以下的船型。錨定發展新質生產力,企業攜手江蘇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深度合作,經過技術攻關,目前研發的船型拓展到20米長。該公司負責人鄒建平告訴記者,企業積極打造綠色無人艇、釣魚艇和游覽艇等高性能船舶,去年交付船舶100多艘,今年將搶抓執法艇更新換代機遇,力爭實現發展再上新臺階。
隨著新造船價格指數從2020年10月的125點持續攀升至2025年1月底的189.38點,供不應求的市場形勢將進一步支撐新造船價格在高位穩定。鎮江市船舶海工市場也將迎來更大機遇。對此,市工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錨定船舶海工高端化、數智化、綠色化方向,以“數實融合”為引領,鎮江市將持續加強重點骨干企業牽引帶動作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充分發揮產學研用各參與方要素優勢,以新質生產力的蓬勃發展助推海工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讓更多打上鎮江烙印的船舶裝備在遠洋深??v橫馳騁。(記者 陳志奎 通訊員 唐亞政 陳硯琳)
責任編輯:張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