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治”融合繪制鄉村振興新圖景
金山網訊 涉農社區發展一頭連著基層治理,一頭連著鄉村振興,既需要加強基層善治的精度,也需要提高鄉村振興的速度。潤州區七里甸街道五里社區是涉農社區,黨委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充分發揮“調解員”“宣傳員”“示范員”力量,推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以“民生溫度”標注“幸福刻度”,推動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提質增效。
選好“調解員” 自治強基聚合力
社區黨委持續深化“紅色網格”治理模式,注重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關鍵少數”引導居民群眾共建共治。選取轄區內黨性強的老黨員、熱心居民擔任微網格員、黨員中心戶,通過黨員干部、熱心居民帶頭干,促使居民自發加入社區治理隊伍。社區還創新“黨建+文明積分”模式,通過參與活動得積分、積分兌換獎勵形式,不斷激發黨員群眾參與社區治理動能,黨員活動參與率提升27%。社區依托茶硯山新村“吾家”黨建微家、家和議事會開展協商議事、典型評選等,極大提高居民參與環境治理、矛盾調解等志愿活動的積極性,提升居民自我參與、自我服務和自我管理的主觀能動性,營造見賢思齊的自治氛圍,極大地增強了社區凝聚力和居民幸福感。
當好“宣傳員” 法治宣教提能力
近日,社區普法服務隊成員臧律師來到社區為轄區青少年開展了一場普法宣傳活動。社區黨委不斷強化社區法治建設,充分挖掘社區“大黨委”成員單位法治資源,組建一支包括“三官一律”等單位在職黨員13人的普法服務隊,為轄區居民提供法律宣講、法律援助10余次,幫助群眾解決法律相關問題。社區將法治文化陣地建設作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陣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因地制宜、服務群眾”的原則,結合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法治文化廣場、法治長廊等陣地3處,依托法治陣地開展“普法進市場”“民法典進工地”等法治宣傳活動60余次,切實引導轄區居民深入學習法律法規,不斷擴大法治宣傳教育覆蓋面,打通法治宣傳教育的“最后一米”。
當好“示范員” 德治教化添動力
“鄰里相處要和睦,街坊之間要互助……”《茶硯山新村村規民約》已成為村里孩子的“口頭禪”。社區黨委將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傳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緊密結合,依托村規民約、文明條例等載體,對道德規范進行細化、實化,充分發揮轄區內道德模范、黨員、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典范作用,讓身邊人講身邊事,開展倡導文明新風、家庭美德、廉潔教育等主題文化教育活動20余次,形成見賢思齊的良好風尚。在茶硯山新村繪制1000米長“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文明新風、廉潔詩詞等主題墻繪,讓村民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道德覺悟,引導村民樹立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的價值觀念。(記者 孫晨飛 通訊員 李丹)
責任編輯:彭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