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季不同的美景擦亮“生態丹徒”底色
凌寒報春季,梅花綻放枝頭。在丹徒區人民廣場,花開滿枝,晴天時吸引了不少市民賞花、拍照。
盛開的梅花,拉開了新一年美景的序幕。近年來,“生態丹徒”招牌不斷被擦亮,春賞花、夏享蔭、秋收獲、冬觀鳥……四時不同美景正是丹徒生態不斷向好的證明,也逐漸成為我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真實寫照。
記者從丹徒生態環境局了解到,2024年,丹徒PM2.5年均濃度為34.9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率80.8%,同比上升10.7個百分點,PM2.5年均濃度和優良天數比率均創下歷史最好成績。國省考斷面情況明顯改善,至今仍保持優Ⅲ比例100%;8個水污染防治和太湖綜合治理工作項目被列入重點工程項目清單,現已完成4項,其余均按序時進度推進。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危險廢物無害化處理率均達100%;按計劃推進“無廢城市”重點項目建設工作。
頭頂天空更湛藍,提升城市好“氣”質
制刷行業是丹徒谷陽鎮的一大支柱產業,過去,區域內制刷企業污染物無序排放,存在環境和安全隱患。后來,一座“綠島”拔地而起,區域內建成制刷行業固廢、危廢收集中心和油漆集中配套加工中心,最大程度減少揮發性有機物對居民造成的影響。
現在,“綠島”項目的實施大大改善了周邊生態環境質量,減少了刷漆工段廢氣對周邊村民的影響,規范了制刷企業的污染物排放,同時通過整治倒逼,有力提升制刷企業的行業競爭能力,實現集約化生產。
“綠島”是丹徒治氣的一個縮影。2024年,丹徒局以揚塵污染、重點行業、面源污染等為抓手,積極推動大氣污染整治工作。工作人員介紹說,全區大力整治各類揚塵污染,健全完善道路保潔制度,加大機械化清掃和霧炮車作業頻次,同時加大企業堆場揚塵治理檢查力度。深入推進涂裝和重點涉VOCs行業、磚瓦企業、鑄造企業、石粉“散亂污”企業、建材行業等重點行業的整治,建立“一企一策”管理機制,通過有序關停、專項整治、整治工作“回頭看”等舉措,不斷鞏固整治成效,引導行業良性發展。與此同時,全面開展面源污染排查整治,發現涉氣環境面源問題點位424個,形成發現問題、整改問題、復查鞏固的良性循環機制。完成全區14家500平方米餐飲企業的油煙在線安裝聯網、2個加油站三級油氣回收設施的安裝及非道路移動機械72臺年度檢測任務,淘汰全區142臺2蒸噸以下生物質鍋爐、切斷管線改用清潔能源126臺,完成率達88.7%。
水源地水質更清澈,守護水源高“顏值”
在丹徒,老百姓的家就在青山碧水間。沿著蜿蜒小路走進丹徒區高資街道水臺村,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就展現在眼前: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村民老沈告訴記者,現在的村容村貌大變樣,水清岸綠,道路潔凈,大家還都共同參與到環境守護隊伍之中。
記者從丹徒生態環境局了解到,近年來,丹徒區在保障水安全、保護水資源、治理水環境、修復水生態四方面緊抓重點,推進措施有序實施,著力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全區開展多源共治,按照“查、溯、治、控、督”的工作思路,對工業污染、支流支浜和排澇泵站攔蓄污染、城鎮生活污染以及農村生活污染等開展分類整治。
“針對近年來出現過的幾個單月V類水的斷面,去年也開展了一系列達標整治工作。”工作人員介紹說,針對問題比較突出的斷面,制訂“一斷面一策”,全面摸排匯水范圍內的水產、畜禽、種植、生活和工業污染,形成詳細的污染源清單。與此同時,加強水產養殖的生態化改造,收回洛陽勝利河沿線約3000畝零散魚塘,協助申請專項資金,通過漁光互補項目,推進通濟河沿線規模化水產養殖的生態化改造。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分質處理方面,丹徒按要求對20家企業完成環境整治工作,完成率90.91%,另外兩家現處于待驗收階段。
土壤污染防治更推進,勾勒“無廢”畫卷
分揀、預清洗、粉碎、熱洗、瓶片分選、熔融造粒……生產線上,廢棄塑料瓶經過多道程序,成為食品級塑料原材料,此外還可實現纖維化應用,做成運動服、戶外服等。
這是丹徒區一家企業——江蘇賽維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場景,通過再生工藝,實現了廢棄塑料瓶的優質化再生。這一循環模式,成為我市加快廢棄物循環利用的生動案例。
近年來,丹徒區協調推進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的規范化管理,農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畜禽養殖的污染防治、鄉鎮垃圾分類設施建設等農業生態環保工作及“無廢城市”重點項目建設。
工作人員介紹說,全區加強危險廢物全生命周期監管和規范化評估,將429家產廢單位納入全生命周期監控系統監管,其中危廢產廢單位291家,產生危險廢物5232.95噸,無害化處理率100%,另有103家產廢單位已進入小微ERP收集系統申報。畜禽規模養殖場和小規模養殖場治理率達100%,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在95%以上。還積極推進無廢機關、無廢鄉村、無廢社區、無廢校園、無廢工廠的創建,推動“無廢江島”、“無廢運河”建設,全面提升固體廢物綜合管理水平。(單杉 李媛)
責任編輯:李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