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城管探索不一樣的垃圾分類宣傳
金山網訊 “通過分類投放、分類收集,把可以回收利用的有用物資從垃圾中分離出來,才能實現垃圾的重新回收、利用……”近日,在鎮江市戶外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基地,來自京口區金鳳凰藝術團的生活垃圾分類講師胡紅娣正結合日常生活實例,向市民講解生活垃圾分類知識。這是市城管局以參加全省“百名講師 千場宣講”垃圾分類志愿宣傳活動為契機,組織全市垃圾分類志愿講師為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和社會各界提供垃圾分類志愿宣講服務的生動一幕。
2025年以來,市城管局牽頭市環境衛生管理服務中心(以下簡稱“鎮江環衛中心”),組織各市、區城管部門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創新探索“‘訂單式’服務、‘互動式’宣講、‘沉浸式’體驗”的垃圾分類宣傳新模式。
“訂單式”服務精準對接宣傳需求
推動垃圾分類宣傳入腦入心,前提是要精確了解受眾需求。鎮江環衛中心創新開展“訂單式”宣講服務,立足個性需求,有的放矢進行課程設計,從而切實提升群眾對宣講內容的認可度和滿意度。
在鎮江實驗學校,垃圾分類志愿講師提前了解到學生們最為關心的是如何正確進行垃圾分類時,決定在游戲的過程中演示具體案例,既能增加宣講的趣味性,又能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垃圾分類知識。
在鎮江實驗學校官塘分校,當收到學生們希望宣講方法不同于傳統的想法后,垃圾分類志愿講師在多次討論的基礎上決定編排“美麗家園”垃圾分類“七字經”快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朗朗上口的語調給孩子們種下自覺踐行垃圾分類、共筑綠色未來的種子。
為進一步提升宣講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市城管局牽頭在全市組建了多個垃圾分類講師團,針對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醫院、商場超市的不同需求,提供宣講預約服務,同時廣泛征集和梳理各方面意見建議,聚焦垃圾分類工作的重點難點問題,從基礎理論、案例分析、應用拓展等方面進行精心設計,提供精準式、菜單式垃圾分類宣講。
“互動式”宣講著力提升宣傳效果
2月25日,鎮江環衛中心攜手京口區正東路街道賀家弄社區、金鳳凰藝術團,共同開展“美化家園,從裝修垃圾規范處理開始”主題宣講,推廣使用“鎮清運”小程序。
垃圾分類志愿者和社區網格員走進小區和社區門店,面對面地向居民講解“什么是裝修垃圾”“裝修垃圾如何投放和清運”等,現場演示如何使用“鎮清運”小程序預約裝修垃圾清運服務。志愿者們通過生動有趣的文藝表演吸引居民關注,在其中穿插互動式有獎問答,增強活動趣味性和居民參與的積極性。
為提升垃圾分類的宣傳效果,鎮江環衛中心按照讓市民群眾“懂得分類、方便分類、愿意分類”的原則,組織編寫宣講手冊、開展志愿宣講,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案例向大家解讀垃圾分類的標準、操作要求等,介紹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置等全鏈條處理體系,宣傳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的方式和途徑。
鎮江環衛中心還聯合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廣泛開展“小手大創意,分類更有趣”“垃圾分類‘開學季’,綠色環保‘第一課’”等活動,通過科普宣講、知識問答、變廢為寶手工制作等形式,持續營造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剛剛過去的寒假,鎮江環衛中心還和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共同策劃開展了“垃圾分類冬令營”,組織“小手大創意,分類更有趣”親子活動,引領16組親子家庭親身體驗把一個個空牛奶盒變成一個個“亮堂堂的新房子”。孩子們在學到垃圾分類知識的同時,輕松愉快地度過別樣寒假生活。
“沉浸式”體驗創新拓展宣傳渠道
宣講陣地是推動垃圾分類宣傳走深走實走心的重要載體。鎮江環衛中心以資源整合、凸顯特色為重點,按照盤活存量、開拓創新的原則,形成“場景化+沉浸式”宣講服務模式。
2025年1月,鎮江首個戶外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基地在市政務服務中心東側亮相。該基地集科普宣傳、成果展示、互動體驗、休閑娛樂為一體,向市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增強百姓環保意識,推廣綠色生活方式。教育基地投入使用以來,鎮江環衛中心積極對接市少年宮、京口區金鳳凰藝術團等單位,精心策劃多場垃圾分類春季親子游園會,通過“沉浸式”參觀打卡提升孩子們對于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和參與度。
此外,鎮江環衛中心還充分利用江蘇泓潤生物質能科技有限公司、光大環保能源(鎮江)有限公司的垃圾分類終端處理設施場所,組織市民、學生等群體實地參觀,了解生活垃圾的“前世今生”,掌握生活垃圾分類全過程,體驗綠色低碳環保生活方式帶來的新風尚,更好地認識垃圾分類對于資源回收、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
“我們將持續開展垃圾分類志愿宣講服務,針對不同受眾和個性需求,采用豐富多樣的形式開展菜單式精確宣講,講好垃圾分類故事。”鎮江環衛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垃圾分類宣傳是一項長期性工作,必須堅持效果導向……不斷完善宣講機制,創新探索宣講方式,為推動全市垃圾分類工作深入開展貢獻力量。”(林泉 記者 朱秋霞)
責任編輯:李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