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徒檢察全方位守護民生福祉
金山網訊 守護江河湖海安瀾,關注市民衣食住行。近年來,鎮江市丹徒區人民檢察院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司法理念,做實檢護民生工作,圍繞法律監督主責主業,立足公益訴訟工作職責,積極為群眾辦實事好事,聚焦民生領域公益受損情形,著力推動解決一批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問題,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以實際行動為民辦實事好事。
信號“滿格”幸福“升格”
2024年3月,丹徒區人民檢察院收到政協委員線索反映主城區某新小區地下停車場(含電梯)無網絡信號覆蓋或信息弱,影響居民日常生活。
民生問題無小事。收到線索后,該院立即派員開展走訪調查,發現情況屬實,同時加大摸排力度,發現多個老舊小區地下車庫也存在無網絡信號問題,不便于群眾手機掃碼使用智能充電樁,且一旦發生意外或者緊急情況不便于向外求救,存在一定的公共安全隱患。
同年4月,該院依法向職能部門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履職,推動案涉電信企業開展網絡信號專項提升行動。截至6月,推動電信企業投入改造資金18.9萬元,實現案涉小區地下停車場、電梯等公共空間信號全覆蓋,調整增加5G網絡基站、設置信號放大器20余處,并完成通信配套設施的安裝和信號測試驗收,實現了網絡信號全覆蓋,大大方便了群眾日常生活,消除了公共安全隱患。
提升無障礙出行溫度
一條盲道、一個坡道、一部電梯、一個信號燈……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都關乎著特殊群體的真實體驗,也映襯出鎮江這座城市的人文溫度與文明進步。無障礙環境建設不僅關乎殘障人士,也關乎老年人、傷病者、母嬰等群體,關乎我們每一個人。
2024年4月,該院收到益心為公志愿者線索反映,城區多條道路無障礙設施建設不到位問題。該院走訪調查發現,轄區龍山路、谷陽大道、瑞丹路、瑞山路、人民廣場周邊等多條城市道路的數十個路口、人行橫道兩端、盲道出入口僅有普通臺階,未設置無障礙緣石坡道,路牙與路面形成20厘米垂直高差,嚴重影響殘疾人、老年人、傷病人士、嬰幼兒推車等特殊群體安全通行。
為此,該院積極向職能部門制發檢察建議。相關部門收到建議后,制定了詳細整改方案,有序推進城區道路無障礙設施建設,截至去年底,改造無障礙緣石坡道100余處,大大方便了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日常出行。
扣緊小區充電“安全扣”
住宅小區是電動自行車火災的高發場所,針對小區居民違規停放、飛線充電亂象等情況,丹徒區檢察院進一步將力量下沉、安全關口前移,通過多到社區走訪、多向居民宣教,開展隱患排查、加強聯合巡查、做好閉環處置,耐心引導居民自覺整改、規范充電,共同守護社區平安。
2024年1月下旬,檢察院工作人員發現城區多個居民小區電動自行車飛線充電現象較多,有的業主將電動自行車停放于單元門出入口大廳,堵塞消防通道,有的甚至不惜將電動自行車通過電梯上樓回家充電,存在較大的消防安全隱患。該院依法向屬地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履行職責,合力解決居民充電難問題,消除消防安全隱患。在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在案涉多個小區建設了集中停放充電區5處,設置電動自行車充電樁150多個,有效消除了安全隱患,滿足了居民對電動自行車停放和充電需求,方便群眾日常生活,受到群眾的好評。
打造環境治理“新引擎”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將“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成效顯著”列入未來五年的主要目標任務。只有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才能真正建成美麗宜居鄉村,也才能實現美麗中國的建設目標。近年來,丹徒區人民檢察院依托公益訴訟這一有力抓手,持續關注、精心守護鄉村人居環境治理。
2024年初,針對發現的某村違法行為人轉運偷倒廢棄渣土破壞環境問題,該院分別向屬地及職能部門制發檢察建議3份,合力推動廢棄渣土清理1900余噸,受損土地實現復墾15000平方米,并對違法企業、違法行為人罰款5萬元。
2024年9月,該院針對群眾反映的某雞場散發臭味影響周邊群眾日常生活問題,經現場調查核實情況后,分別向屬地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制發建議2份,合力推動案涉企業加強養殖廢水廢氣污染防治,加大清糞除臭技術升級改造力度,大大降低了雞場廢氣對周邊群眾生活的影響。(余尚文)
責任編輯:董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