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鎮江市將再次舉辦海葬共祭活動
金山網訊 殯葬改革是一項重大民生事業,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關系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3月18日,鎮江市召開強化殯葬服務保障工作新聞發布會。會上,市民政局介紹了2025年鎮江市優化殯葬服務舉措,市文明辦向市民發出《鎮江市文明殯葬倡議書》。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2025年,鎮江市將再次舉辦海葬共祭活動。
據介紹,2025年,市民政局將在增加殯葬設施供給、提升殯葬服務信息化水平、推廣節地生態安葬形式、深化惠民殯葬政策宣傳、完善清明祭掃服務保障五個方面,進一步優化殯葬服務,回應群眾期待,滿足群眾需求。
殯葬設施是滿足群眾基本殯葬服務需求的載體,據了解,全市連續5年將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設施建設納入政府民生實事項目,共新建、改(擴)建33個設施點,今年還將新建、改(擴)建7個,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擴大供給。同時,對鎮江市殯儀館內外環境進行改造提升。
在提升殯葬服務信息化水平方面,對市區96444殯葬服務平臺進行系統升級,整合了線上線下資源,目前已正式上線運行,實現了殯葬事項24小時在線服務。群眾可通過撥打96444熱線電話,也可通過“鎮江民政”公眾號、鎮合意APP或掃描二維碼等方式登錄“96444智慧殯葬系統”。
同時,針對殯葬服務存在群眾“平時不關注、用時不清楚”的特點,進一步前置惠民殯葬政策宣傳服務關口,市民政局將聯合市文明辦、市衛健委,3月下旬起,在市區范圍建立三個“二合一”宣傳機制:即惠民殯葬政策與醫療機構死亡證明二合一、與村(居)委會文明殯葬承諾書二合一、與殯儀館殯葬服務單二合一,推動殯葬服務更加透明、規范。
近年來,隨著殯葬改革深入推進,群眾殯葬觀念變化,海葬作為一種文明綠色的節地生態安葬方式,充分體現了“源于自然,歸于自然”的理念,被越來越多群眾認可和接受。2023年,市民政部門在上海舉辦海葬共祭活動,讓113位逝者回歸自然、了卻遺愿。2025年,鎮江市將再次舉辦海葬共祭活動,活動暫定于6月,在上海指定海域由上海市民政局配合實施。具體安排將提前1個月發通告,對已登記在冊的,民政部門將主動電話聯系。有意愿選擇海葬的鎮江市區戶籍居民,可撥打24小時熱線96444咨詢。另外,在栗子山公墓東南側,鎮江市已建成江海葬紀念廣場(博愛園),家屬可自行前往祭掃,也可以選擇網絡祭掃、家庭追思會等方式緬懷親人。
發布會上,市文明辦向市民發出《鎮江市文明殯葬倡議書》,倡議廣大市民堅持厚養禮葬,弘揚傳統美德,響應綠色發展,倡導生態安葬,轉變祭掃方式,共建文明家園,樹立殯葬新風,推進移風易俗,用現代、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文明新風,為建設文明、和諧、美麗的“大愛之城”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記者 朱秋霞)
責任編輯:邱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