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大省“挑大梁”,民營企業“打頭陣”
如何深入貫徹落實民營企業座談會精神,更好地促進江蘇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新華社記者近日專訪了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
在江蘇,民營經濟已成為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財稅收入的重要來源,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2024年民營經濟增加值達7.98萬億元、同比增長6.4%,占全省GDP比重達58.2%,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4.1%。民營企業占據了江蘇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 經過長期發展,江蘇已經具備了堅實的產業基礎、豐富的科教資源、良好的營商環境、較大的市場規模等多重優勢,這些都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和機遇。“要全面落實民營企業座談會精神,一視同仁對待各種所有制企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江蘇營商環境建設總體走在前列,連續5年位列營商環境最佳口碑省份。下一步,一方面,我們要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公平尺”。“一把尺子量到底”,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體現在執法、合規經營、民營企業平等地進入市場環境等方面。要不斷健全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公平競爭市場規則,強化反壟斷執法和公平競爭審查,破除市場準入隱性壁壘,讓更多民營企業敢闖敢投。著眼綜合更優,推動政策集成創新,保持政策穩定性,形成合理預期,讓各類經營主體有更多獲得感。不折不扣落實各項助企紓困政策,最大限度做到“一鍵直達、免申即享”。另一方面,制定出臺市場監管部門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年度重點任務,推動各項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深入推進“蘇質貸”“蘇質融”質量融資增信服務,推廣應用個體工商戶金融服務“一站式”平臺,幫助民營企業降低融資成本,助力民營企業做大做強。
經濟大省“挑大梁”,民營企業“打頭陣”。民營經濟是江蘇經濟發展的一張“金名片”,江蘇省超八成專利授權、研發人員和研發經費投入由民營企業完成,七成以上省級研發機構建在民營企業。民營經濟在江蘇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微企業是穩增長、促就業、保民生的重要基石。眾所周知,江蘇經濟運行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困難依然較多。轉型之路注定不是坦途,當前,中小企業要克服“兩頭承壓中間堵”的困境,不斷搶賽道、去遠方,參與更高級別競爭。
信心,比黃金更珍貴。江蘇民營企業家依然對發展大勢充滿信心。江蘇民企堅定信心決心穩定生產經營,更大力度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全力以赴防范化解風險隱患,多措并舉保民生穩就業,為穩定經濟大盤發揮民企作用、貢獻民企力量。在愈發激烈的競爭態勢下,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爬過坡、過了坎,堅信前方一定會有好消息。(金勝)
責任編輯:李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