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丹陽:做好“數學題” 奮力書寫綠色答卷
迎“藍”而上,“氣”質提升。春日里的江蘇丹陽,蔚藍的天空飄著朵朵白云,綠水青山相得益彰。無論是萬善公園湖畔散步的市民,還是鳳凰湖公園里的外地游客,都被這藍天碧水所吸引。良好的生態環境,讓幸福更加具象可感。
數據顯示,2024年,丹陽市PM2.5平均濃度32.7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6.6%;空氣優良天數比率82.5%,優良率在鎮江市排名第一;13個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和優Ⅲ比例均為100%,連續三年實現100%。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關鍵一年。
“我們將錨定美麗丹陽建設目標,以污染防治、環境安全為重點,以環境執法、環境監測為手段,以總量減排、環評服務為保障,巧用‘加減乘除’法妙解生態‘方程式’,答好生態治理‘新考卷’。”丹陽生態環境局局長羅元清說,近年來,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堅持減負與賦能相結合,在工作形式上做減法,在效能提升上做加法,起到很好的效果。今年,該局將繼續引導黨員干部積極作為,心中多想環境質量,腳上多沾泥土塵灰,種好自己的“責任田”。
優質服務做“加”法。羅元清表示,將持續在做實環評審批服務,助推新質生產力上持續加力,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同時加強柔性執法應用,通過在幫扶指導上做“加法”,及時開出良方回應企業所需。與此同時,引導更多企業主動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并加大“送法入企”力度,提高企業法治和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加強與各部門的聯動執法,齊抓共管提高聯防聯控能力,共同提升環境執法監管質效。
日前,在丹陽市丹北鎮徐家自然村,一座污水處理設施拔地而起,減去了村民污水橫流的困擾。這樣的“減”法,在治污攻堅工作上處處體現。
“減排依舊是守護藍天的重點工作。”羅元清介紹,在治污攻堅方面,將持續做“減”法,以加強揮發性有機物處理、燃煤治理、揚塵防控為重點,強化源頭治理,加強環境監管,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同時,嚴格污染地塊準入管理,對高風險地塊制訂并落實管控措施,深化“無廢城市”建設,加快完善一般工業固廢收儲運體系,化解企業固廢處置難問題,同時加大打擊非法轉移、處置危、固廢等環境違法行為力度,確保全市生態環境安全。
宣傳教育做“乘”法。據悉,該局將充分把握世界環境日、全國生態日等重要節點,多形式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以線下“面對面”+線上“云直播”相結合的方式,多元并進讓生態環境法治觀念深入企業、深入基層、深入民心,釋放出優化營商環境的倍增效應,使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我們還積極轉變理念做‘除’法,除去企業煩惱。”羅元清說,依托生態環境綜合執法智慧監管系統,打造“非現場遠程監控+惠企服務線上整改”為核心的非現場執法體系,能夠做到對守法企業“無事不擾”,讓違法企業“無處遁形”。未來,將進一步轉變理念,做到從“管理員”向“服務員”角色轉變,同時聚焦群眾身邊的突出問題和重點區域,常態化開展行業環境整治行動,提升群眾生態滿意度,奮力書寫綠色答卷。(單杉 陶劍 李媛)
責任編輯:費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