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堵車到堵“山”,流量如何變“留量”?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上個周末早上8點,通往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的山道排起蜿蜒長隊,2個小時后,距其5分鐘車程的靈谷寺里,陪娃山野研學的中年人排隊等著吃一碗素齋;鎮江句容高驪山的山頂上,一批自上海來登山的背包客和穿著漢服的青年互相拍照打卡;浙江紹興上虞覆卮山景區,排隊看菜花的浙牌車流里夾著蘇A牌照一直堵到隔壁鎮……
上春山、游古寺、賞春花,網友們紛紛在朋友圈曬出堵“山”場景。曾經堵車,而今堵山。爭相“上春山”的背后,是春日經濟活力涌動的寫照。同程旅游平臺數據顯示,清明假期山岳類風景區的熱度,直逼年年排名第一的各大主題樂園。
各地“春山”變身“超級流量池”的同時,催生出涵蓋戶外裝備、特色餐飲、文化體驗的立體消費浪潮。
詳情請見: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7fc9e24e4b0f9aac6376195
責任編輯:龔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