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說藝術:當民宿邂逅美學,打造沉浸式藝術空間
泊心云舍用獨特的空間設計,營造充滿藝術感和文化氣息的棲居氛圍。
以當地傳統建筑形制和人文風貌為基礎打造的泊心家園,不僅為每一位家人構建了難得的親切感與歸屬感,同時也成為探索在地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理想起點。
散落在庭院、藝術連廊、大堂等地的各色藝術藏品與建筑融為一體,整座民宿宛如文化展廳,訴說著中華大地不同區域文化的燦爛歷史。
漢風古韻,穿越千年之美
泊心云舍·明經園和泊心云舍·山里客家分別位于徽州古村西遞和梅州大埔客家山村。
徽文化和客家文化都是漢民族結合不同地緣環境對中原文化包容整合后,發展出的文明瑰寶,堪稱傳統文化的“活化石”。
泊心云舍的藏品也從生產生活到文化藝術方方面面展示千年漢風之美。
磚雕:徽州三雕之一,在青石磚上雕刻人物、花卉、山水等圖案。
木雕:徽州三雕中最精致的雕刻藝術。當地盛產木材,屋梁廳柱、欄桿門窗、桌椅幾案等建筑木材上無不雕刻。木雕主題受儒家文化影響,主張“寓教于屋”。
石雕:徽州三雕之一,以淺層透雕和平雕為主,主題多為動植物、博古紋樣和書法,人物山水較少。
合歡桌:又叫團圓桌,由兩張半圓型的桌子拼成。將桌子分開擺放,表明男主人不在家,不宜接待外人。男主人歸家后再將桌子拼在一起,象征著徽州夫妻的堅守和相望。
冰裂門:明清時期徽州讀書人將門窗雕刻成冰裂紋樣式,意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鼓勵自己寒窗苦讀,梅花香自苦寒來。
五福門:雕刻有五只大小形態各異的蝙蝠,“蝠”通“福”,是五福臨門、幸福安康之意。
古徽墨-守口如瓶圖、古徽墨-五牛圖:清代,中國四大名墨之首,有千年歷史,不僅代表精湛的制作工藝,還有獨特的藝術魅力與文化傳承。
文房四寶:清水沖石硯、民國釉上彩花卉筆筒、民國石灣綠釉筆架、民國毛筆
壽山石印章:壽山石是古代四大印章石之一,產于福州的名貴石材,有“福祿壽”的吉祥寓意,深受文人雅士喜愛。
線裝古籍:清代醫方、教育書籍,是新安醫學和古徽州文風鼎盛的體現。
義泰行票據:義泰行是徽州米行。票據主要解決異地兌匯、信用擔保、商業結算等問題,以徽商信譽為基礎,持票人憑票兌付,體現了徽商“以信為本”經營理念,也反映了古代金融業的發展。
香樟木銀幣裝具:是民國時期藏品,銀幣放入香樟木中可以得到很好的保存,形成漂亮包漿。
石秤砣:徽商采用石秤砣,是為了在賣鹽時避免鐵秤砣被腐蝕造成缺斤短兩,也是商人講信譽的一種體現。
司馬秤:又稱戥子秤,象牙材質,主要秤微量貴重物品如金、銀、藥材和香料。
銅鎖:八仙鎖、龍鳳鎖、藏詩鎖、牛鎖。各種樣式的銅鎖反映了工匠精妙的機關設計和豐富多樣的文化審美意趣。
西洋鐘:明朝時傳入中國,康乾年間盛行,深受宮廷喜愛,也推動了民間仿制鐘表的發展。
清代暗花布料、烏木尺、鐵梨木尺:徽布反應徽州傳統手工布藝之美;烏木質地堅硬,木質細膩光滑不易腐蝕,鐵梨木紋理秀雅、色澤沉靜,都是良好的作尺原材料,體現徽州人在生產用具上較高的審美和標準。
青銅博山爐:博山爐即仙山造型的熏爐,是春秋戰國以來持續發展的熏香文化和當時社會普遍流行的升仙信仰相結合的產物。
景泰藍掐絲琺瑯鎏金銅熏爐:源自歐洲的掐絲琺瑯工藝在明景泰年間達到鼎盛。其工藝繁瑣,成本高,產量低,明清時期一直是宮廷御用,反映了我國工匠高超的金屬制作技藝。
沖鋒號、煤油燈:沖鋒號是戰爭年代的標志,煤油燈也是同時期直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常見的家用物品,共同承載了我國厚重的近現代歷史。
紅酸枝木算盤:紅酸枝木是明清時期的三大貢木之一,在家具中大量使用,也是老式精品算盤原材料。
花梨木玉石算盤:算盤的框、檔、梁由花梨木制成,算珠由玉石制成,造型精美,古典大氣。
淺降彩茶壺、銅制熏爐:用于泡茶熏香,淺絳彩是集詩、書、畫、印于一體的藝術新品種,晚清至民國初期的瓷器代表。
異域風情,信仰之旅
大理泊心云舍·MCA、麗江泊心云舍·文苑、香格里拉泊心云舍·稿公府分別代表著云南白族、納西族、藏族等少數民族文化特色。
那些不那么耳熟能詳的文化,通過器物,在人們眼前活了起來。
心愿之門:印度婆羅門教古物,距今幾百年歷史。從南詔時期就傳入大理的宗教文化也影響著當地少數民族人民的信仰。
藝術家畫作:全國各地來到大理的藝術家在MCA留下的畫作,是中國當代文藝發展的縮影。
百家姓東巴墻:用東巴文字撰寫百家姓雕刻在青石磚墻上,造型獨特,蘊含著東巴文化千年來的智慧。
納西四福朝壽青石地雕:正中間一個“壽”字,四周是四只蝙蝠,即“四福”,是納西族特色的地面裝飾紋樣,象征著祝福與吉祥。
東巴祭祀用具:東巴法鈴、法螺、普巴杵、降魔杵等。納西族人每年重要節慶,祭祀祈福時用到的工具,反映了東巴文化千年來自成體系的深邃神秘。
東巴經書、東巴祈福經文、長幅東巴字畫:東巴文化內容極其豐富,哲學、歷史、宗教、醫學、天文、民俗、文學、藝術等無所不包,涉及納西族人民從奴隸制過渡到封建制這一漫長歷史時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文字記載和藝術作品是文化發展的重要見證,也是后人學習的重要資料。
東巴柱:上方刻有大鵬神鳥、下方刻有東巴神,皆是納西文化中的祥瑞圖案,展現了精湛的雕刻技藝。
萬卷桌、地八仙貢前方桌、太師椅、龍琴:中式傳統名貴木制家具,沉穩大氣,每一處都流淌著古韻與詩意。
千年金絲楠木茶臺:從緬甸收藏而來,在中國建筑中,金絲楠木一直被視為最理想、最珍貴、最高級的建筑用材,廣泛用于宮殿、園林、家具等場景中。用千年金絲楠木做茶臺可見其氣派和對茶文化的珍視。
藏式彩繪門頭:藏族傳統建筑藝術的重要體現,用濃烈艷麗的色彩、宗教符號和精湛的雕刻技藝展現身份地位以及大自然與信仰共同造就的特色審美。
正門神龕:祭祀水神,藏族人民深信雨水為神龍帶到天上,再普降甘霖、潤澤人間,使人間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酥油燈墻:點酥油燈可以將世間變為火把,使火的慧光永不受阻,肉眼變得極為清亮,懂明善與非善之法。點亮整齊的酥油燈墻,愿此燈驅除黑暗,照亮漫漫人生路。
紅銅火爐:紅銅能滿足香格里拉高原低溫環境下的持續加熱需求,因而是常見的藏族傳統生活器具材料?;馉t是家庭聚會的中心,承載著重要的情感與社交意義,是藏族文學繪畫中常見的溫暖意象。
藏八寶:寶傘、神魚、寶瓶、妙蓮、白螺、吉祥結、勝利幢、法輪,藏傳佛教中常見的八種祥瑞圖案,在室內供奉吉祥八寶,可避災避難,招來各種吉祥之氣。
大鵬金翅鳥木雕:大鵬金翅鳥是藏傳佛教中著名的護法神獸,許多寺院、民居會將其形象繪在門楣經堂上,以驅邪鎮煞。
百鳥朝鳳木雕:百鳥朝鳳是國畫和雕刻的經典主題,反映了國泰民安和諧美好的愿望,在許多文物中都有廣泛應用。該藏品順著樹根自然長勢雕刻而成,造型精美,技藝精湛。
白塔:藏地符號之一,藏傳佛教的重要建筑,通常用于供奉佛像或佛經。它是佛教教義中“金剛界”的象征,代表著諸佛的報身,也就是佛的智慧和慈悲的結晶。
天空之境轉經筒:轉經筒上刻有藏傳佛教的六字真言,順時針轉動可積功德,轉動圈數越多,積累的功德越大。
器物無聲,觀其有魂,見過那些凝聚了時間和情感的藝術品,讓人更動情于文明的延續和傳承的意義。
【廣告】 (免責聲明:本文為本網站出于傳播商業信息之目的進行轉載發布,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及立場。本文所涉文、圖、音視頻等資料的一切權利和法律責任歸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擔。本網站對此資訊文字、圖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實性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亦不構成任何購買、投資等建議,據此操作者風險自擔。)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進行刪除。
責任編輯:謝夢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