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參"生力,安然集團引領中藥現代化新紀元
摘要:你了解的人參只是冰山一角,一文詳解人參史,顛覆你的認知
人參,
古人稱它為“地精”“神草”,
《神農本草經》尊其為“上品之首”,
李時珍以“補五臟元氣”定其乾坤。
千百年來,
人參是帝王將相的續命秘藥,
是文人墨客筆下的“九莖仙草”,
更是中醫典籍中的“百草之王”。
然而,
這株凝結天地精華的靈草,
始終與尋常百姓隔著一道厚重的門扉。
直到科技的微光穿透歷史的塵埃,
讓“舊時王謝堂前參”飛入“尋常百姓家”。
“參”往昔,千年傳奇溯源
起源的神秘曙光
人參的起源可追溯至距今約6500萬年。
據《世界歷史大詞典》記載,中國是最早用文字記錄人參的國家,其藥用歷史長達7000至10000年。
《甲骨文合集》顯示,早在3500年前的殷商時代,甲骨文中就已出現“參”字。從那時起,人參正式踏入華夏文明的歷史長河。
(圖片來自:央視紀錄片《本草流芳》)
藥用價值的歷史沉淀
相傳,距今約5000年前,神農在長白山密林中探尋草藥時,發現了一種根莖形似人形的植物,遂將其命名為“人參”。《神農本草經》記載其具有“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的神奇功效,奠定了人參“百草之王”的尊貴地位,開啟了其在中醫藥領域應用的先河。
自然奇跡:長白山野山參
長白山,作為中國最大的休眠活火山之一,冰與火在此交融了千萬年,為人參打造了獨一無二的生長環境。
這里海拔500-1100米的山林坡地,陰涼濕潤,針闊混交林形成的多層生態屏障,過濾掉大部分光線,僅留下紫外線和紅外線,成為人參生長的專屬光照。經年累月的落葉腐敗發酵,形成富營養腐殖質土壤,為其提供源源不斷的養分。
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參進化出了獨特的生存本領。蘆碗是判斷人參年齡的直觀依據,每年冬天來臨前,為保存營養,人參會斷取地上莖葉,留下淺淺凹槽,即蘆碗。但蘆碗并非每年都會增加,因為人參具備休眠絕技。
以幾十年參齡的老參和3年生的嫩參對比,嫩參僅有一根主根,而老參在漫長生長過程中,會從主根不同生長點發出新根莖,為自身提供更好營養,每次重生根莖時,人參便會進入長達數年的休眠期。
(圖片來自:央視紀錄片《本草流芳》)
休眠中的人參停止地上莖葉生長,蘆碗不再增加,地下根須在必要時甚至會像壁虎斷尾一樣舍棄部分,以保留最低生存消耗并進行自我修復。這種特性使人參在6500萬年的歲月中,一次次躲過天災浩劫,保持古老且穩定的遺傳基因。
一株成活百年以上的人參,至少間斷性休眠20年以上,也正因生長如此艱難,使得高年份野山參愈發珍貴稀少。
“參”當下,科技賦能新征程
現代科學下的人參價值
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人參的神奇功效并非毫無根據。研究發現,人參富含多種人參皂苷,這些皂苷在調節免疫系統、抗氧化、抗疲勞、改善心血管功能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摘自:《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14年15卷5期)
此外,人參中還含有多糖、揮發油、氨基酸等多種活性成分,它們相互協同,共同發揮出強大的滋補功效,這也解釋了為何人參在古代醫療條件有限的情況下,依然能展現出令人驚嘆的效果。
在人參的眾多品類中,野山參的藥用價值與營養價值獨占鰲頭。野山參生長于深山老林,在極為苛刻的自然環境中歷經漫長歲月緩慢生長,吸收天地靈氣、日月精華,積累了豐富的營養成分,其藥用價值遠超其他品類。
然而,正是由于其生長環境隱蔽,多處于地形復雜、交通不便的深山密林中,且對土壤、氣候、光照等生長條件要求近乎嚴苛,導致分布范圍極為有限,數量稀少。再加上長期過度采挖,如今野山參資源已瀕臨枯竭,價格飆升至天價,普通民眾只能望“參”興嘆。
人工栽培的興起與局限
面對野山參的稀缺與高成本,人工栽培應運而生。其歷史可追溯至西晉末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
自古以來,人們嘗試在各地人工栽培人參。宋代蘇東坡被貶廣東惠州時,就曾進行人參移栽實驗,并賦詩記錄。
(圖片來自:央視紀錄片《本草流芳》)
但后世研究發現,其移栽未進行播種,且移栽后人參藥性流失嚴重。人工栽培盡管在產量和成本上具有優勢,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野生資源,但其營養價值和功效仍無法與野山參相媲美,難以完全替代野山參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由于人參對生長環境要求苛刻,人工栽培發展緩慢,古人大多依賴野山參入藥,這使得人參價格不斷攀升。
明太祖朱元璋曾因采挖人參勞民傷財,禁止其作為宮廷貢品,但后來的皇帝并未遵循。現代學者研究發現,從明萬歷十二年到清嘉慶十二年的200多年間,人參價格暴漲700多倍。
(圖片來自:央視紀錄片《本草流芳》)
安然集團的科技創舉
那么,如何才能讓野山參珍貴的價值,如陽光一般,灑進千家萬戶呢?這成了擺在人們面前的一道亟待解決的難題。
早在2014年之前,安然公司為了讓長白山野山參進入“尋常百姓家”,造福大眾、利益社會、利益國家,正是這一發心,成了安然健康全人類的偉大戰略布局,并于2014年啟動了安然植物干細胞研究,投資千萬元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共建生命健康科學研究中心,鎖定人參干細胞為首個研發項目。
安然集團的科研專家們深入長白山原始森林,歷經重重困難,重金引進了一株長白山特等野山參。這棵野山參紋、體、須、芋、蘆都十分清晰完整,獲得國家參茸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特等野山參等級認證,北京和安徽兩家權威第三方機構進行C14鑒定,確定其年份分別為130年、111年。
(安然長白山特等野山參參源母本)
(經權威機構C14鑒定年份分別為130年、111年)
找到這棵野山參后,安然集團全面開展特等野山參干細胞技術研究。從長白山特等野山參中精準地萃取、分離植物干細胞,以其作為參源母本,培育出特等野山參干細胞產物-人參組培不定根。2021年科技查新報告顯示:經檢索國內未見有與該項目研究內容相同的文獻。
經哈工大實驗室檢測,其培育出的特等野山參干細胞產物成果驚人:人參皂苷總含量是普通四年人參的136倍,其中Rh2和Rg3含量分別高達普通四年人參的82倍和23萬倍。這一重大技術突破,不僅實現了對百年人參皂苷的精準復刻,更達成了高效量產,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人參珍貴的營養價值得以走進千家萬戶。
安然集團利用植物干細胞技術,耗資5億元打造了全球最大規模的安然植物干細胞產業園、規模化的智能生產車間,實現植物干細胞技術從設想到規模化產業化落地,開創了植物干細胞系列產品量產先河。
2017年,安然投資1.5億建立植物干細胞研究中心,此后陸續獲得植物干細胞技術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植物干細胞技術威海市工程研究中心、威海市植物干細胞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等認定。
截至2025年2月,安然集團在人參干細胞技術領域持續前行,累計獲得人參干細胞相關國家發明專利近40項,成為植物干細胞技術領域當之無愧的領軍企業。
同時,安然集團成功主導制定國內首個人參不定根組培技術規程行業標準。從標準的框架搭建到具體技術細節的敲定,安然集團都深度參與其中,填補了國內人參不定根組培技術標準領域的空白,成為行業標準制定的“主角”,引領著行業發展新方向。
安然的植物干細胞技術并非僅局限于人參領域。在紅豆杉、天山雪蓮、靈芝等珍稀植物方面,該技術也得到了廣泛應用,使其價值融入眾多產品中。
未來,安然將繼續深耕植物干細胞領域,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批量復刻人間仙草,為中醫藥現代化和人類健康事業持續貢獻力量。致力于為全球珍稀植物建立植物干細胞銀行、為國家節省耕地、為政府創造產值、為人民送去健康,普惠萬千家庭。
【廣告】 (免責聲明:本文為本網站出于傳播商業信息之目的進行轉載發布,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及立場。本文所涉文、圖、音視頻等資料的一切權利和法律責任歸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擔。本網站對此資訊文字、圖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實性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亦不構成任何購買、投資等建議,據此操作者風險自擔。)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進行刪除。
責任編輯:謝夢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