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行“快活三里”方能跨越“千萬里”
《習近平關于全面加強黨的紀律建設論述摘編》中有段論述令人印象深刻:2018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一以貫之》一文中,引用泰山挑山工不敢在“快活三里”久留的故事,強調(diào)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必須常抓不懈。“快活三里”位于泰山半腰,上山的游客爬累了,喜歡在這歇腳,但挑山工一般不肯在這多作停留,而是保持節(jié)奏、一鼓作氣直達山頂。
志行萬里者,不中道而輟足。從“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三名紅軍女戰(zhàn)士,到“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焦裕祿,到用36年在懸崖絕壁開鑿出“生命渠”的黃大發(fā),再到“青春鋪就扶貧路”的黃文秀……一代又一代共產(chǎn)黨人把“人民至上”的理念根植于心,把“為民造福”的政績落實于行。習近平總書記說:“接過歷史的接力棒,我們自豪而不自滿,決不會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新時代黨員干部有時也會處于如泰山“快活三里”的境地,然而,如果沉醉于“快活三里”,躺在功勞簿上畏懼險途,眼望“十八盤”徘徊不前,登頂無疑天方夜譚。干事創(chuàng)業(yè)恰如登泰山,只有深刻理解挑山工的精神內(nèi)涵,乘勢而上、乘勝追擊,一鼓作氣跨越“十八盤”,方能飽覽山頂無限風光。
“作之不止,可以勝天。止之不作,猶如畫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 “黨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員干部要保持“作之不止”定力,持續(xù)涵養(yǎng)為民初心,增強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錨定“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的價值坐標。要時常用理論理想之鏡看看是否具有堅持真理的定力,用黨章黨紀之鏡看看是否具有在黨為黨的自覺,用民心民聲之鏡看看是否具有恪盡職守的擔當,用先輩先進之鏡看看是否具有無愧于心的從容,做到明辨是非、修身正己、自省自警,搭接不可觸碰的“高壓線”、劃出不可逾越的“紅線”、厚植不可擊穿的“底線”,下足“滴水穿石”的功夫,把民生實事一件件辦好、一茬茬推進、一步步展開、一項項落實。自覺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做好群眾的知心人、暖心人。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為人民服務是一輩子的事,黨員干部要點亮殷殷初心、磨亮苦干精神、擦亮為民情懷,以“作之不止”姿態(tài)問民需、解民憂、紓民困,讓“作之不止”轉化為自覺自為,做到“從心所欲不逾矩”,從“快活三里”莫歇腳到從容跨越“千萬里”,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貢獻智慧和力量。(王建明)
責任編輯:李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