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的長高市場,能否拯救體育培訓?》
體育培訓行業向來不乏新概念與風口。從去年火爆的賽事培訓,到今年異軍突起的“身高管理”,行業在尋找突破口的路上從未停歇。面對傳統體育培訓市場增速放緩的困境,長高賽道被寄予厚望。但這一概念究竟是解困良藥,還是資本泡沫?本文從六大維度展開深度剖析,并以專注身高管理的品牌友德高為例,探討行業破局的可能性。
一、青少年身高變遷:數據背后的時代密碼
國家衛健委采用“身高百分位”評估體系,將P3-P97區間定義為達標范圍,低于P3則歸為矮小癥。近十年數據顯示:
身高增速顯著:6歲男童平均身高從2015年117.7cm增至2020年119.8cm;12歲女童同期增長1.8cm至154.2cm。
矮小率持續下降:2005年矮小率5%-7%,2020年降至2%-4%,預計2024年將收窄至2%-3%。政策推動功不可沒:農村營養改善計劃使貧困兒童身高提升1-3cm,牛奶消費量翻倍至人均36kg,全民運動普及率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低齡兒童達標率更優:7歲組達標率91%,而12歲、15歲組分別降至89%和88%,暗示青春期身高管理需求或成關鍵增長點。然而,中國兒童身高現狀仍不容樂觀:
近八成兒童身高未達父母預期(《中國兒童身高管理現狀調研報告》);
30.8%兒童處于中下或生長遲緩水平,急需科學干預。
身高對個體的影響遠超生理層面:調研顯示,身高偏矮的青少年更易陷入自卑,甚至在擇偶中處于劣勢(如身高160-170cm女生、170-180cm男生戀愛成功率更高)。這一現實進一步放大家長焦慮,催生剛性需求。
二、產業鏈全景:體育培訓的角色突圍
長高產業鏈呈現三級分化:
上游:科研與原料供應(生長激素研發、營養基材、運動科學專利);
中游:產品品牌商,涵蓋醫療類(增高貼、骨齡干預)、營養類(功能奶粉)、器械類(拉伸設備);
下游:渠道網絡,包括醫療機構、電商平臺、健康管理機構及體育培訓機構。
以品牌友德高為例,其定位為“兒童青少年身高管理專業解決方案提供者”,精準切入中游市場。其核心技術包括:
1. 物理追高原理:針對骨骺線附近細胞分裂緩慢的核心問題,通過德國水冷脈沖綜合波儀器刺激膝蓋骨骺代謝,結合手法擴大頸椎、胸椎等關節間隙,延長骨骼生長窗口期;
2. 2+3解決方案:以“骨骼生長脈沖+手法”為核心,輔以睡眠、運動、物理因子干預,宣稱單療程可增高3-10cm,且無藥物副作用;
3. 風險兜底:無效全額退款,直擊家長信任痛點。
體育培訓機構的獨特優勢在于:既可作為終端服務商提供定制課程,亦可整合資源打通產品研發與銷售鏈條。若形成“課程+產品+數據跟蹤”閉環(如友德高“人機協作”模式),利潤率有望突破傳統培訓天花板。
三、家長焦慮圖譜:200份問卷揭示的真相
通過體育培訓機構發放的問卷顯示(樣本量200,聚焦報班家庭):
焦慮濃度:家長對身高關注度8.07/10,38%給出滿分;36.17%存在顯性焦慮(7.13/10),幼兒園與高年級家長焦慮峰值達7.63。
應對措施:67.65%選擇“加報體育班”,48.53%就醫咨詢,32.35%購買功能奶粉。但效果評分僅4.74/10,生長激素以6.33分領先,運動干預效果墊底(4.78)。
結論:家長付費意愿強烈,但現有解決方案難以滿足預期,市場存在巨大服務升級空間。友德高提出的“無針無藥物理增高”概念,恰好填補了傳統醫療(僅服務P3以下人群)與保健品(效果模糊)之間的空白,或成新晉流量入口。
四、千億蛋糕如何切割?
基于5500萬體育培訓學員基數(80%為K12群體):
焦慮家長規模:4400萬×36.17%≈1584萬人;
重度付費群體(36.62%)約580萬,若客單價2萬元/年,市場規模達1159億元,逼近2024年體育培訓總規模(1278億)。
關鍵變量:若疊加器械、營養品銷售及加盟模式,市場規模或突破2000億。而政策加持進一步打開空間:國家衛健委要求到2025年,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控制在5%以下,7歲以下健康管理率達90%以上。這一目標則需友德高等專業機構承接需求。
五、體育培訓的四大掘金模式
1. 課程研發派:自營長高專項課程(如跳躍訓練+體態矯正),直擊C端需求;
2. 渠道分銷派:代理增高奶粉、助眠產品,利潤率超50%;
3. 品牌輸出派:以加盟模式輸出課程體系,賺取供應鏈利潤;
4. 輕資產玩家:開發線上測評+訓練計劃,降低邊際成本。
友德高模式啟示:其“儀器+手法+睡眠運動干預”的一站式服務,本質是“自營產品+醫療級交付”,既能通過設備租賃、課程包賺取高毛利,又能以效果承諾綁定長期用戶。體育培訓機構可借鑒其路徑,從單一運動培訓升級為“身高管理服務商”。
六、五大核心論斷:風口還是陷阱?
1. 剛需賽道,但非萬能解藥:家長對身高排名的敏感度遠超達標線(P30即觸發焦慮),需求真實存在,但需警惕過度營銷反噬行業信任。
2. 高壁壘慢生意:需醫學、運動科學跨學科支撐,短期投機者易被淘汰。友德高引入德國儀器與多國手法技術,側面印證研發門檻。
3. 產品為王,渠道為翼:缺乏效果驗證的課程終將流失用戶,建議聯合醫療機構開展臨床數據追蹤(如友德高與三甲醫院合作案例)。
4. 專業化交付體系重構:現有教練需升級為“身高管理師”,涵蓋營養指導、睡眠監測等復合技能。友德高要求服務團隊掌握AMCT技術、美式整脊等,值得行業參考。
5. 長期主義定勝負:借長高引流易,但留存依賴效果口碑。行業或經歷3-5年洗牌期,唯有如友德高提供“無效退款”承諾的品牌,才可能穿越周期。
長高市場猶如一劑強心針,為體育培訓注入新想象,但能否成為救命稻草,取決于從業者能否跨越“賺快錢”思維,構建真正以效果為導向的交付體系。當身高焦慮遇上科學主義,這場戰役才剛剛開始。您認為體育培訓能借長高逆風翻盤嗎?歡迎留言探討。
【廣告】 (免責聲明:本文為本網站出于傳播商業信息之目的進行轉載發布,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及立場。本文所涉文、圖、音視頻等資料的一切權利和法律責任歸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擔。本網站對此資訊文字、圖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實性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亦不構成任何購買、投資等建議,據此操作者風險自擔。)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進行刪除。
責任編輯:邱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