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羊毛衫加工”到“巾幗新農人”
——記鎮江市勞動模范、丹陽市女農場主姜愛芬
金山網訊 在丹陽市呂城鎮,有這樣一位女性,她懷揣著對農業的深厚情懷,在泥土中深耕細作,用汗水與智慧澆灌出希望之花,她就是鎮江市勞動模范、丹陽市呂城鎮姜愛芬家庭農場負責人姜愛芬。
姜愛芬原本從事羊毛衫加工生意,隨著外貿形勢低迷,她敏銳察覺到農村“誰來種田、怎么種田”的現實問題,決心轉型投身農業。2013年,在中央一號文件的指引下,丹陽市呂城鎮姜愛芬家庭農場正式成立,成為丹陽市首個家庭農場。
創業初期,姜愛芬面臨著諸多挑戰。她變賣家中羊毛衫生產加工機器,籌集資金用于農場建設。幾年間,姜愛芬家庭農場總投資額達300余萬元,流轉土地規模約800多畝,分布于呂城鎮五個行政村。姜愛芬引進高效插秧機、中型拖拉機、高效植保機等先進農機設備,并自籌資金先后投入50多萬元進行土地平整,將小田變大田,提升了耕地質量,使姜愛芬家庭農場成為呂城鎮優質食味水稻和小麥等糧食的示范片。如今,農場糧食品質全部達到無公害以上標準,年生產糧食800余噸,小麥畝產達400公斤,水稻烘干后畝產達600公斤。
姜愛芬深知,要讓農場持續發展,必須探索創新經營模式。她率先嘗試“土地入股”模式,于2013年底成立仟惠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采取“土地租金保底+贏利分紅”的利益分配機制。這一首創模式吸引了當地農戶爭相加入,首批入股土地經營面積達70多畝,目前已有260戶農戶入股,實現了農業規模化生產與集約化經營,為農業生產和農民利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農業種植機械化方面,姜愛芬憑借在工業領域的經驗,投資200多萬元添置農機具及糧食烘干設備,引領當地萬余畝稻麥種植向全程機械化、優質高產“噸糧田”建設標準化生產轉變,有效改善了當地農業生態環境,帶動300余戶農戶共同致富。
為拓展農產品市場,2015年年底,姜愛芬開啟首家“姜愛芬無公害優質大米”直營店,這是鎮江市從事糧食種植的家庭農場中第一個自產自銷稻米的農產品直營店。同時,她以自己的肖像和名字注冊商標,提升農產品知名度,成為鎮江市首個以肖像和名字注冊農產品的糧食種植戶,目前,該直營店各類大米每月穩定銷量達1萬公斤左右。
姜愛芬還注重科技推廣與應用,積極申報鎮江市“鎮有一手”“田媽媽”田間課堂,累計開設公益性講座20余場,面向農戶、機關青年、中小學生傳授田間管理、糧食種植等知識,分享創業經驗,培養孩子熱愛勞動和珍惜糧食的品質,激勵青年為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
從半路出家的種田新人到丹陽市有名的女農場主,姜愛芬用實際行動書寫了“巾幗新農人”的華章。近年來,她懷揣“巾幗新農人”情懷,扎根農村,帶領農民種田致富,為丹陽市家庭農場發展探索出新型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模式,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丹陽新實踐貢獻巾幗力量,在田野間綻放出耀眼的光芒。(記者 佘記其 通訊員 姜鎖平)
責任編輯:張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