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鎮江:夯實“四大保障” 打好防汛備汛“主動仗”
近日,江蘇省鎮江市潤州區防汛搶險“雙盲”夜間實戰演練在區、街兩級指揮部(室)舉行。本次演練繼續采取“雙盲”形式并選擇夜間實戰,提前1小時通知演練開始時間,開始后現場從全區防洪巡查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易積水點及危房等易發險情中隨機抽取7處點位,下達指令后掐表計算響應及到達現場時間,并通過視頻觀摩現場處置全過程、實時對話交互開展遠程指揮調度。實戰演練結束后,鎮江市防辦專家進行了現場點評。
這場貼近實戰的演練,正是潤州區筑牢防汛安全防線的生動縮影。今年來,潤州區水利局以抓細抓實汛前備戰為基礎,通過筑牢思想防線、備足物資儲備、強化科技賦能、深化隱患整治“四大保障”,全力以赴打好防汛備汛“主動仗”,為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
筑牢思想防線,讓應急響應“快起來”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防汛備汛首先要擰緊“責任弦”。潤州區水利局創新編制《潤州區防汛搶險重點部位地圖》,精準標注防洪巡查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易積水點等62個關鍵點位,明確責任人與聯絡方式,構建“點位有人管、責任有人擔”的快速響應體系。在此基礎上,組織4批80人次參加搶險隊伍骨干培訓,按實戰標準開展全區“雙盲”夜間防汛演練,對7處點位進行突擊抽查,100余名人員參與實戰檢驗,全面提升應急效能。汛期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和領導干部在崗帶班制度,密切關注天氣與災害預警,暢通預警信息發布渠道,確保應急響應高效及時。
夯實物資根基,讓搶險保障“強起來”
防汛物資是應急處置的“彈藥庫”,必須做到“有備無患”。潤州區水利局對全區水旱災害物資儲備情況認真梳理,指導街道做好防汛物資儲備工作,確保各類防汛物資數量充足、品種齊全、質量可靠。進一步完善編制物資儲備及倉庫“一張圖”,對區水利局防汛物資倉庫進行定期盤點、更新和補充設備,并積極做好設備養護工作,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調用。目前,倉庫儲存鐵鍬、編織袋、抽水泵、救生衣等各類防汛物資1.5萬余件,養護狀態良好。更在姚大圩子堤和長江堤防巡查點等關鍵位置前置了充足的搶險物資,部分應急物資實行裝車待命,確保“隨用隨調、調之能戰”。
科技賦能排查,讓風險隱患“顯出來”
以科技手段破解“巡查難、發現晚”痛點,構建“智能監測+立體巡查”的一體化防控體系。潤州區水利局持續強化智能監測預警,優化完善防汛監控“一網通”,進一步梳理完善河道防汛、城市防洪和地質災害風險點監控視頻數據接入工作,累計接入河道、易積澇點、地質災害監測等監控點位37個。為及時發現并處置潛在安全隱患,日常巡查人員運用無人機技術深入長江堤防迎水坡、四明河、周家河等河道,全方位、無死角地排查河湖堤防的安全狀況。采用機器人對燕子窩、回龍山、八公洞3座水庫進行涵洞檢測,確保檢查有精度、安全無事故,為精準防汛提供了寶貴的實時數據和高清圖像。
補齊設施短板,讓防汛能力“硬起來”
聚焦“防大汛、搶大險”目標,把隱患整治作為提升防汛能力的關鍵抓手。潤州區水利局積極做好汛前安全檢查,對水利在建工程、歷史險工隱患段以及沿江易崩坍段等薄弱環節,進行細致排查,制定詳盡整改方案,為安全度汛打下堅實基礎。清理運糧河桃園村段枯枝雜物約6噸,新建該處防汛道路506米,更換欄板700余米;全面完成姚大圩堤防消險工程,補石筑基245平方米,消險長度約100米;高質量推進韋崗西古河下段綜合整治工程和二七河水環境提升工程,有效清除河道淤塞1700余米,既改善了群眾灌溉條件,更讓河道行洪能力與水生態環境同步提升,從根本上筑牢防汛“物理屏障”。(彭燾 劉婷婷)
責任編輯:費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