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暑運大考,繪流動中國新圖景
隨著暑期帷幕的拉開,出行需求激增,鐵路出行以其安全舒適、準時便捷等特性,成為眾多旅客的首選交通方式。今年鐵路暑運自7月1日啟動至8月31日結束,共計62天。暑運期間,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9.53億人次,同比增長5.8%,日均發送旅客1537萬人次。
暑運大考,考的是巧思經營也是使命擔當。為了滿足出行需求,鐵路部門在三季度列車運行圖的基礎上,每日安排增開臨時旅客列車276列,日均計劃安排開行旅客列車約11500列。同時開行特色旅游專列,推廣計次票、定期票、旅游套票等服務,滿足不同出行需求。通過近些年的經營策略的變化,鐵路部門愈加強化自身市場定位,在春運、暑運、節假日等關鍵節點精準抓住旅客出行需求,推出多種高鐵和普速產品組合,精準對接不同旅客群體的出行偏好和地域特色。既抓牢高鐵速度,又傳承中國溫度,這也是鐵路的擔當與使命,高鐵如同紐帶,拉近廣袤疆域的時空距離,促進地區間人文交流和經濟聯系;普速守護人文關懷,助力鄉村振興和文旅融合行得更穩、走得更遠。
暑運大考,考的是鑄牢安全也是服務提質。據中國氣象局預測,今年7月遼河流域、黃河中下游、海河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可能出現較重汛情。出行熱潮與強對流天氣狹路相逢,旅途難免增添煩擾,遇極端天氣可能造成部分旅客列車晚點、停運,但安全是鐵路運輸組織工作的基石,鐵路部門將依據專業評估積極應對氣象災害,確保旅客安全無虞。妥善處置是應有職責,服務態度更要上善若水。電子票的普及,12306功能持續優化,一系列溫馨服務的提供,都使乘車信息更加透明高效的傳遞給旅客,旅客的咨詢、反饋、求助、投訴也能及時得到響應,便捷的信息傳遞能夠化解因信息不對稱可能產生的誤解和沖突,也使旅客獲得更多的被關注和理解的愉悅感,顯著提升了旅途滿意度與幸福度。
暑運大考,考的是文旅創新也是科技賦能。文旅創新深化了文化體驗、豐富了客運服務,從駛過新疆全境的“新東方快車號”,到以熊貓為主題的“移動星級酒店”——“熊貓專列”,再到各地定制化旅游專列等,都展示了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鐵路正在成為文化傳播的新舞臺。數億次的手機購票、人臉識別,背后是穩定可靠的12306平臺建設,每一次整合資源、運力配置的季度調圖,背后是大數據技術在發力,候車室智能采光、光能發電和高鐵供電,背后是新能源技術和電力技術的運用和創新……這些年來鐵路技術的發展與進步,正是將科技創新的成果轉化為惠及民生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暑期漫漫,用心守護旅客出行路。答好暑運考卷就是鐵路部門初心使命的踐行,也是為人民幸福生活保駕護航,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張海峰)
【廣告】 (免責聲明:本文為本網站出于傳播商業信息之目的進行轉載發布,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及立場。本文所涉文、圖、音視頻等資料的一切權利和法律責任歸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擔。本網站對此資訊文字、圖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實性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亦不構成任何購買、投資等建議,據此操作者風險自擔。)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進行刪除。
責任編輯:邱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