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產城融合” 繪就宜居宜業新畫卷
——訪潤州區官塘橋街道黨工委書記、市官塘創新社區管委會主任馬樂
金山網訊 7月的官塘片區,草木蔥郁,生機盎然。作為鎮江“一體兩翼三帶多片區”戰略布局重點打造的發展載體和城市南拓的核心板塊,潤州區官塘橋街道和鎮江市官塘創新社區正加速“產城融合”,推動產業升級、項目建設、科技創新協同并進。頂著驕陽酷暑,《鎮江日報》“開發區街鎮新觀察”行動采訪組近日走進這里,專訪潤州區官塘橋街道黨工委書記、市官塘創新社區管委會主任馬樂,探尋這片熱土如何在“十四五”收官之年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經濟指標穩中有進,產業轉型蹄疾步穩
“今年以來,我們以‘開局即決戰’的姿態,推動經濟運行穩中向好。”訪談開始,馬樂用一組數據勾勒官塘片區發展態勢: 2025年1月至6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75億元,建安工程投資4.72億元,實際利用外資504.21萬美元,新增“四上”企業3家,技術合同成交額上報4.2億元,為全年目標完成奠定堅實基礎。
“官塘的競爭力在于產業結構的持續優化和創新驅動的發展模式。”馬樂介紹,官塘圍繞“1+2+6”產業布局,聯合制定《潤州區智能制造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發展智能裝備(機器人)、低空經濟及材料、綠色能源裝備三大重點產業。這一規劃不僅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也為招商引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重大項目落地方面,我們完成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1個,總投資達56.5億元,其中包括一個30億元以上的醫養健康產業示范區項目。”馬樂表示,這些項目涵蓋數字經濟、智能制造、新能源等多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顯示出官塘在高端制造業和新興技術領域的吸引力。
創新機制激活效能,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官塘以體制機制創新破局。在創新社區深化“1+1+2”架構,形成“一個創新社區、一個投資運營公司、兩個街道協同推進”的聯動模式框架下,街道積極參與,形成了東西聯動、協同發展的新局面,推動資源整合與效率提升。馬樂舉例:“我們推行‘雙輪驅動’招商戰略,構建‘專業化+智能化’現代招商體系,一方面組建北上深杭蘇滬招商專班靶向攻堅,與聯東、阿里、網易等頭部企業聯動招商;另一方面實施‘專班推進+清單管理’,梳理項目堵點,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確保下半年項目開工建設,以項目成效助推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這一機制打造了樂友項目實現“拿地即辦證”、網易項目“48小時極速審批”等標桿案例,大大縮短了項目落地時間。“我們以‘店小二’精神優化服務,讓企業‘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好’。”馬樂介紹,當前,冬云算力中心加快建設,阿里云創新中心已入駐企業80余家,網易聯合創新中心打造跨境電商產業示范區,引入了網易云音樂工作室等新業態,進一步豐富了園區的產業結構。
產城融合縱深推進,民生福祉持續提升
“官塘不僅是產業高地,更是宜居宜業的幸福家園。”馬樂表示,官塘在推進“產城融合”中,始終將民生改善與社會治理擺在首位,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優化公共服務來增強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持續深化全域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注重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壓實民生實事、安全生產、矛盾調解、風險防范等責任,以一域之穩為全局增色。
“我們將以‘闖’的勁頭、‘創’的智慧、‘干’的作風,努力把官塘打造成鎮江‘一體兩翼’的標桿板塊!”在“十四五”收官之年,馬樂信心滿滿,“官塘將緊扣‘高質量發展’主線,堅持問題導向,強化舉措落實,聚焦核心指標攻堅,加快項目建設進度,突出精準招商實效。以產業升級為引擎,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民生改善為落腳點,奮力打造鎮江城市南拓的標桿板塊,為潤州乃至全市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在鎮江高質量發展大局中彰顯官塘擔當。”(記者 孫晨飛 欒繼業 通訊員 黃靜)
責任編輯:董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