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事”入手,書寫社區民生答卷
用心用情托起“一老一小”幸福生活
金山網訊 “以前我們這片租戶多,廁所不夠用、衛生差。現在好了,走出家門沒幾步就有干凈方便的廁所。”近日,談起社區的新變化,住在潤州區南山街道鶴林社區竹林片區的居民朱師傅笑容滿面。
今年以來,鶴林社區黨委聚焦外來務工人員、“一老一小”和困難群眾等重點群體,從一樁樁看似細微卻關系民生的“小事”入手,書寫有溫度的“民生答卷”。
如廁難題曾經困擾著居住在竹林、康灣片區的居民們。在了解到情況后,社區黨委迅速響應,主動搭建“居民議事會”平臺,多次召集本地居民代表、外來租戶、周邊商戶開展面對面協商,讓大家把訴求擺在桌上、把建議提在明處。經過反復溝通和實地勘察,最終確定了搭建3處環保型簡易廁所的解決方案。
廁所建好更需管好。社區積極發動熱心居民和黨員志愿者,組建了一支“鄰里守望服務隊”。這支隊伍不僅負責廁所的日常清掃和維護,還主動延伸服務內容,承擔起了康灣、竹林片區地質災害隱患點、老舊房屋防火等日常安全巡查任務,用不停的腳步筑牢了居民生活的安全防線。
“哇!小積木也能拼出大城堡,太神奇啦!”近日,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活動室內,孩子們專注地擺弄著手中的積木,歡聲笑語不絕于耳。
為了讓“一老一小”群體擁有更豐富、更精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區黨委精心策劃、按月推出了一系列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暖心活動。社區關注青年成長,定期組織閱讀分享會,邀請轄區企業的青年員工一起品讀經典、交流思想、碰撞火花;緊扣傳統節日,舉辦了一系列活動,讓居民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感受鄰里親情。
社區黨委還著力構建全覆蓋、多層次、可持續的民生福利與幫扶體系。社區建立起定期走訪摸排機制,對轄區內的低保家庭、重病患者、下崗失業人員等困難群體進行動態管理,精準建立“一戶一檔”民生臺賬,確保能做到“一人一策”的針對性幫扶。同時,制定轄區未成年人獎學金制度與居民大病住院補貼機制,用實實在在的舉措,傳遞著社區的溫度。(通訊員 王文韜 記者 孫晨飛)
責任編輯:龔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