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銀行揚中支行“移動柜臺”服務團隊暖心實踐:一堂生動的金融人文課
金山網訊 一個清涼的上午,中信銀行揚中支行的理財經理祝亞南陪同客戶張奶奶做身份信息核實時,老人布滿皺紋的手顫抖地搭著張麗麗的胳膊說道:“姑娘,我們老頭腦梗生病了,不能來銀行,家里就我們老兩口,沒有你幫助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了。”透過老花鏡,她仔細端詳著眼前這個穿著淺藍色工裝、胸前佩戴著“黨員示范崗”徽章的年輕姑娘。這一刻,鏡頭定格了兩個身影—倚在客戶座椅上的銀發老人和躬身調試設備的理財經理,背景墻上“讓財富有溫度”的標語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這是中信銀行揚中支行“移動柜臺”服務團隊日常工作中的一個尋常片段。自移動式柜臺啟動適老化服務升級計劃以來,這支由零售、運營、對公等5名員工組成的特殊戰隊,用300余次上門服務和貼心陪伴,在喧囂的城市叢林中架起了一座座溫暖的“連心橋”。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金融服務的溫度不僅體現在數字背后的效率,更鐫刻在每一次俯身傾聽的瞬間。
從“幸福三公里”到“零距離”跨越。
“李叔叔,您慢點坐”,高行長一邊扶著輪椅,一邊輕聲提醒。這位有著10年從業經驗的“移動服務隊長”,每次有類似業務的客戶,她都會第一時間前往,與客戶親切交談,耐心解答客戶疑問,將金融服務送到客戶身邊,切實為客戶辦實事、解難題。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臥床不起的李先生需要每月轉養老錢,獨居的老人陳女士不會操作手機銀行,中風后的王叔叔需要定期進行賬戶安全維護等等,這些看似零散的數據,最終匯聚成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清單。
在傳統銀行業務模式中,物理網點的服務半徑始終存在局限,而當總行提出“讓財富有溫度”理念時,落在各網點要做的就不是簡單的業務遷移,而是構建全方位的服務生態。
從實踐中逐步提升“有溫度”的服務能力。
“叮鈴鈴!”清晨6點的鬧鐘準時響起,理財經理王儲迅速起床,因為今天需要辦理一件特殊的業務。客戶陳奶奶住在頂樓,患有嚴重關節炎的她下樓十分困難。收拾妥當后,拿起餐桌上的保溫飯盒出了門,里面裝著為老人特制的低糖包子,這個細節,源自上周服務時偶然聽到的抱怨:“現在的年輕人總帶著咖啡味,咱們老年人喜歡清淡些。”
這樣的暖心瞬間,每天都在上演。團隊成員自發形成了“五步工作法”,第一步提前兩小時電話確認行程,第二步攜帶對應季節的關懷禮包,第三步網點做好業務演練,第四步建立家屬微信群實現服務透明化,第五步制作好后期的服務渠道和聯系方式。
“讓財富有溫度”融入中信人的信念與習慣。
這種將金融服務與生活關懷深度融合的理念,正在重塑著整個團隊的思維方式。他們開始關注客戶家庭關系,當發現獨居老人存款異常時,會聯系社區相關人員上門查看;看見行動不便客戶家中有堆滿藥品的角落,會默默送上藥盒和做好說明;甚至注意到某些老人指甲過長影響操作,便自備指甲剪上門修剪。這些超越業務范疇的關懷,讓信任的種子在銀行發芽。
中信銀行揚中支行負責人表示,“當我們把每個客戶都當作家人來服務時,銀行就不再是冰冷的金融機構,而成為了傳遞社會溫暖的大家庭”。當夕陽為城市披上金紗,中信銀行揚中支行的“移動服務隊”正在整理當天的服務業務臺賬。那些密密麻麻的記錄里,不僅有業務辦理數據,更有客戶手寫的感謝信、家屬的笑臉合照、不同類型業務的改進建議等。這些看似平凡的事情,正在書寫著一曲動人的金融人文贊歌。
在這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中信銀行揚中支行的“移動柜臺”服務團隊用腳步丈量初心,用溫度定義服務,讓普惠金融的陽光照進了每一個角落。(姚紅貴)
責任編輯:李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