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元資產FOF伙伴扛起國產“英偉達”大旗 沐曦IPO獲批前三季度漲超400%
國產GPU產業迎來新的關鍵節點。11月13日,沐曦集成電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沐曦股份”)科創板IPO注冊申請獲證監會批復。這家國產GPU龍頭企業歷經數載砥礪,即將登陸科創板資本市場。沐曦股份擬通過此次IPO募資39.04億元,主要投向新型高性能通用GPU研發及產業化、新一代人工智能推理GPU研發及產業化等前沿領域,彰顯其鞏固技術壁壘、引領產業發展的雄心。
沐曦股份IPO注冊獲批的“靴子落地”,與燧原科技近期再度推進上市輔導的動向相互呼應,共同將國產GPU“四小龍”推至資本市場的聚光燈下,釋放出國產GPU產業整體崛起的強烈信號。而更引人矚目的是其背后亮眼的業績支撐:沐曦股份2025年前三季度營收預計同比暴增超400%,以實打實的市場表現印證了其商業化進程的狂飆突進。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家沖鋒在前的明星企業背后都站立著同一個戰略投資伙伴——坤元資產。在坤元資產等前瞻性資本的深度賦能下,以沐曦股份、燧原科技為代表的國產先鋒,正以技術突破與市場擴張的雙重奏,回應著時代的叩問:他們能否扛起構筑國產“英偉達”乃至重塑全球產業格局的大旗?這不僅是對企業自身硬核實力的終極考驗,也是對國產GPU的一次集中檢閱。
天時與地利:國產GPU“歷史性窗口期”已開啟
當前,國產GPU產業正站在一個多重利好疊加的戰略機遇點上。外部環境的劇變與內部需求的井噴,共同為行業創造了絕無僅有的發展土壤。
從外部催化來看,市場格局的顛覆性變化創造了巨大的替代空間。2025年10月,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公開表示,受美國出口管制影響,公司已完全退出中國市場,市場份額歸零。這一表態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終結。回顧2021年,中國市場在英偉達整體收入結構中占比高達26.42%。如今,年規模數百億元的高端GPU市場出現“真空”,為沐曦股份、燧原科技等本土企業提供了寶貴的市場驗證和商業化機會。
從內部驅動觀察,算力需求的爆發式增長提供了持續的發展動力。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2029年全球GPU市場規模將達3.6萬億元,其中中國GPU市場規模預計為1.36萬億元,占比從2024年的15.6%提升至37.8%,盡顯高速成長與國產替代雙重機遇。與此同時,中國AI芯片市場同樣潛力十足,2024年規模為1425.37億元,2029年將增至1.34萬億元,未來五年年復合增長率超50%,其中GPU是增長最快的板塊之一。
政策層面的強力支持則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十四五”規劃明確將“集成電路”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核高基”專項、稅收優惠、政府采購等政策組合拳支持GPU研發。不久前,“十五五”規劃建議稿中,也強調了“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加快人工智能等數智技術創新,突破基礎理論和核心技術,強化算力、算法、數據等高效供給。”
今年國慶節前夕,中國聯通79.6億元通用服務器集采中,國產算力服務器占其中超70億元;中國工商銀行30億元服務器招標全部采用國產芯片。僅從這兩項預算合計近110億元的采購中可見,國產算力占比高達90.9%,印證了國產化替代已在關鍵領域全面提速。
雙星閃耀:坤元FOF生態圈伙伴“硬核”突圍
在國產GPU的競速賽中,坤元資產FOF生態圈伙伴——沐曦股份與燧原科技,憑借清晰的技術路線、扎實的產品落地和卓越的商業化能力,已然成為賽道中最具代表性的領軍企業。
沐曦股份作為“高性能通用GPU領軍者”,展現了令人矚目的發展速度。技術層面,沐曦股份自主研發統一GPU架構,突破“高性能計算+AI訓練”雙場景兼容難題,其MXMACA軟件棧兼容CUDA生態,可直接遷移英偉達GPU上的應用程序,有效解決了“生態遷移成本高”的行業痛點。產品層面,沐曦股份在10月19日發布的首款全國產通用GPU“曦云C600”直接對標英偉達A100,全鏈條均由國內企業完成。
商業化進程更是突飛猛進,招股書顯示,2025年1—6月,其核心產品訓推一體系列出貨量大幅增加,帶動營業收入相較上年同期增長404.51%,達到約9.15億元。前三個季度的整體業績,營收則預計將同比增加437.36%~464.23%,約12億元~12.6億元。
燧原科技則專注于“訓推一體的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在商業化落地上同樣成績斐然。采用“訓推一體+存算一體”架構,燧原科技主打數據中心GPU市場。其技術路線基于可重構計算架構設計,支持“訓練-推理”場景無縫切換。2025年發布的第四代L600芯片算力達1200 TFLOPS(FP8),較上一代提升50%,且支持“多芯片互聯”,可構建大規模智算集群。
在商業化層面,燧原第三代產品已實現大規模應用,僅推理芯片燧原S60在過去一年即實現7萬卡的實際部署,總訂單突破10萬片,在國產AI加速卡落地規模中躋身第一梯隊。該產品支持超過300類應用場景,并參與建設了五大智算集群,服務10億名以上規模終端用戶。
坤元資產通過其獨特的FOF投資版圖,不僅為沐曦股份、燧原等企業提供了充足的資本支持,更重要的是構建了一個協同生態網絡。沐曦股份通過與坤元資產FOF生態圈伙伴智譜AI等國產大模型兼容適配,共建軟硬一體化解決方案,形成了完整的國產算力生態閉環。這種“資本+生態”的雙重賦能,顯著加速了企業的技術研發與商業化進程。
從替代到超越:資本遠見下的產業新圖景
隨著國產GPU企業的快速崛起,產業的討論焦點已從簡單的“進口替代”轉向更具前瞻性的“價值超越”。在這一過程中,坤元資產等具備產業視野的戰略資本,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催化作用。
當前,大模型產業正從訓練階段逐步轉向推理階段,產業演進路徑發生深刻變化。在訓練領域,英偉達芯片憑借其CUDA生態占據絕對主導地位;而轉向推理后,市場對性價比提出了更高需求。這種變化恰恰契合了國產GPU的性能定位與成本優勢,為企業在特定場景實現彎道超車創造了條件。沐曦股份在其招股書中明確,募投資金將用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推理GPU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正是對這一趨勢的精準把握。
戰略資本的賦能模式也已超越傳統的財務投資范疇。以坤元資產為代表的專業機構,通過FOF模式構建產業生態圈,實現了從“點”到“面”的布局升級。不僅分散了單一項目的投資風險,更促進了生態內企業的協同效應——沐曦股份的通用GPU與燧原科技的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形成了良好的互補關系,共同服務于國家智算中心建設、運營商算力平臺等大型項目。此刻,資本不僅是“輸血者”的角色,更成為產業資源的“整合者”和技術創新的“加速器”。
展望未來,國產GPU的發展路徑正愈發清晰。多家權威機構看好這一領域的投資機會。銀河證券認為:“在算力緊張的局面下,中國科技企業擺脫算力依賴的需求更加強烈。中國AI芯片市場規模將持續提升,同時格局有望進一步優化。”首創證券研報進一步指出:“國產算力龍頭廠商預計將進入明確向上周期,估值業績有望雙雙大幅提升。”。
然而,挑戰與機遇并存。在芯片設計軟件工具和核心知識產權領域,中國企業的全球市場份額仍不足2%和1%。這意味著,國產GPU的終極目標不應只是填補市場空白,而是要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與生態構建,成為全球GPU產業的“新規則制定者”。燧原科技正在基于第四代產品推進十萬卡級集群建設;沐曦股份則致力于“面向前沿領域及新興應用場景的高性能GPU技術研發”。這些布局都顯示出頭部企業向產業價值鏈頂端攀登的決心。
隨著政策持續加碼、資本深度參與、需求不斷釋放,國產GPU產業正從“技術突破”邁向“規模化落地+盈利兌現”的新階段。對于投資者而言,需要重點關注“技術壁壘高、生態適配好、訂單落地快”的頭部企業;對于產業而言,則需要更多像坤元資產這樣具備產業視野的耐心資本,共同助力中國芯片產業的自主可控。國產GPU的“超越之路”雖任重道遠,但在坤元資產等戰略資本的持續賦能下,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將深度融合,曙光已現,未來可期。
【廣告】(免責聲明:本文為本網站出于傳播商業信息之目的進行轉載發布,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及立場。本文所涉文、圖、音視頻等資料的一切權利和法律責任歸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擔。本網站對此資訊文字、圖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實性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亦不構成任何購買、投資等建議,據此操作者風險自擔。)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進行刪除。
責任編輯:費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