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試開診
????
??? 金山網訊 如今,不少醫院都有健康管理中心,那么,中醫如何進行健康管理?有沒有特別之處?昨天,記者心懷好奇,來到市中醫院試開診的“治未病”中心,親身體驗了這里的中醫體質辨識服務。
????走進“體質辨識室”,治未病科醫生賈艷艷讓機器幫助記者搭脈,一個小小的機器和電腦相連,那個機器接觸到記者的脈搏,很快,電腦上顯示出波形脈象,這就是“脈診”。“舌診”則是讓記者的下巴放進和臉部差不多寬度的小儀器中,伸出舌頭,舌苔的照片也很快在電腦上反映出來。“聞診”,則需要記者念出電腦上的一句話,“今天黃亮是來幫忙的人”。根據四診合參儀的分析,醫生診斷記者為氣虛體質。據了解,人體一共有九種體質,最好的是平和體質,其他的還有氣虛、陰虛、氣郁等一些有偏差的體質。
????走出體質辨識室,第二個環節就是進行健康評估和指導,這是根據各種體質的特點,個體的飲食習慣、行為習慣,以及體檢結果,由專家給出一些健康風險的評估和疾病的一些防范。主要是從膳食結構,還有日常起居、運動保健等方面給出一些養生指導的方案。
????第三個環節是進行健康干預,對于有些人,除了需要進行健康指導外,確實體質偏頗比較大的,就要采取一些諸如中草藥的湯劑以及非藥物治療。記者看到,針刺、艾灸、推拿、貼敷、刮痧、藥浴、足療,以及冬季的膏方,都有專門的診室。
????最后一個環節,就是自我調節了,醫院會根據上述三個流程對個人建立健康檔案,結合季節、氣候的變化,不定期地通過電話回訪、短消息提醒,對市民的膳食、運動進行一些指導,并告知當下季節哪些疾病需要如何防范。市民如果有健康問題,也可以隨時聯系專家進行咨詢。
????市中醫院紀委書記徐強介紹說,“治未病”最早源自《黃帝內經》的“上工治未病”,也就是傳統醫學講的“未病先防”,“治”就是治理管理的意思。醫院希望通過這些個性化、專業的指導方案,讓市民防范疾病的發生發展,最終達到延年益壽、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據了解,中醫院“治未病”中心從2009年開始籌備,經過近5年的充實和完善,目前已經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省中醫藥局“中醫藥預防保健及康復能力”的建設單位。“治未病”中心位于該院健康管理中心三樓,不僅有著濃厚的中醫文化氛圍、先進的中醫診療設備、特色的中醫治療手段,還有著一支涵蓋脾胃、肝病、腦病、心血管、腎病、腫瘤、呼吸、男科、婦科等多個專科的專家團隊。(湯建明 孫霞)
?
責任編輯: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