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錫”這一場“酸甜交響”
當北固山的層林漸染秋意,與長江的奔涌相映成輝;當黿頭渚的丹桂暗浮幽香,與太湖的煙波輕輕相擁——本周末的“蘇超”賽場,即將迎來一場超越勝負的邂逅。這是兩座江南古城穿越千年的“對談”,也是一次對“和而不同”之美的彼此“鎮錫”:珍惜這一次綠茵相逢,珍惜這一場酸甜緣分。
珍惜那份“同源而生”的歷史根脈。鎮江與無錫,同屬吳文化發祥地,泰伯奔吳的傳說為兩地種下了共同的文化基因。丹徒出土的宜侯夨簋,銘刻著吳國早期的文明印記;梅里泰伯廟,守護著吳地先民拓荒的初心;葛城遺址靜述春秋城邑的規制,闔閭城廓猶見吳國霸業的輝煌——兩地不執著于“誰為起點”的辯論,而是共珍同源、共溯根脈,讓歷史成為彼此最堅實的紐帶。
珍惜那條“水脈相連”的生命軌跡。京杭大運河如一條流轉千年的銀練,串聯起鎮江與無錫的繁華與故事。在鎮江,西津渡古街臨河而立,青石板上依稀可見昔日商旅的足跡,“江河交匯”處藏著一個時代的漕運記憶;在無錫,清名橋靜臥運河之上,勾勒出槳聲燈影、老字號碼頭相連的江南畫卷,“湖河相擁”間盡顯水鄉的溫婉與風華。兩城皆珍視這份“水的饋贈”:西津渡修舊如舊,古韻新生;清名橋風貌延續,活色生香。一剛一柔,一張一弛,皆成城市氣息。
珍惜那抹“酸甜相映”的味覺印記。于鎮江,“酸”是融入日常的底色——恒順香醋百年傳承,澆一勺在鍋蓋面上,酸香醇厚、鮮爽醒胃,是鎮江人粗糲中見真味的生活哲學;于無錫,“甜”是縈繞舌尖的溫柔——小籠包汁甜皮薄、醬排骨咸中帶蜜,甜而不膩、酥糯入心,是無錫人于煙火中求精饌的生活美學。一酸一甜,看似相悖,卻各守其味:鎮江存一份江河之“豁達”,無錫留一脈湖灣之“細膩”。正因對本味的執著,江南飲食才得以豐富多元、回味悠長。
珍惜那份“各美其美”的發展氣度。鎮江善用“江河之勢”,百年恒順以文創蝶變“出圈”,船舶海工綠色轉型步履堅實,航空航天、元宇宙等新產業漸次開花,老城底蘊與創新節奏交相輝映;無錫敢執“科技之筆”,物聯網規模冠絕全省,集成電路、新能源產業全國領先,太湖灣科創帶匯聚頂尖智慧,以堅定姿態實現“從制造到創造”的跨越。
本周六,當無錫隊踏入鎮江主場,我們首先要道一聲“歡迎”——歡迎太湖水潤育的客人,共赴這一場以珍惜為名的綠茵之約。而鎮江隊亦將全力以赴:即便已無緣晉級,我們依然選擇力拼到底。這不是拒絕友好,而是用拼搏致敬對手,用實力證明自己。
哨聲終會響起,賽果必見分曉,但“鎮錫”的心意不會落幕?。▍琼嶊希?/p>
責任編輯:龔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