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鐵路職工家屬證

封面

內頁
□ 王禮剛
在家整理東西,整理出了我的鐵路職工家屬證,封面已經泛舊。但是,頁面記錄依然清晰,這份鐵路職工家屬證,是1963年4月23日簽發的,家屬證號碼:00585。鋼印在照片處,正反兩面都可見模印。蓋的章“上海鐵路局鎮江南門采石場”,清晰可見,1965年初,還進行了驗證。屈指數來已經50多年過去了,可見當時鐵路局辦理鐵路職工家屬證的認真,我這個12歲的小孩子,記錄都是這么齊全。
因為父親是鐵路職工,我們很小的時候就隨父親工作調動而改變居住地方。發證的時候,我家住在南京浦鎮。我家是因為1953年父親調到南京浦鎮車站工作,從鎮江遷居到浦鎮。1959年,父親調回鎮江,1964年,全家也就再遷回鎮江。
看到鐵路職工家屬證,記得那個時候,雖然不懂事,但是,已經知道鐵路職工硬棒。父親是鐵路職工,我們小孩子也沾光。我們作為鐵路職工家屬,就憑鐵路職工家屬證,乘坐火車就可以享受半票待遇。鐵路局也有規定,子女到18歲,就不再享受半票待遇了。但每年,還可以享受兩次全家旅游免票。那個時候,鐵路經常有鐵路呢賣給鐵路職工,價格也是便宜的。做出的鐵路呢制服筆挺,顏色莊重,是鐵路職工的標志。
家屬如果生病了,憑家屬證可以在鐵路醫院就診。鎮江鐵路醫院治療有困難,還可以轉院到南京鐵路醫院就診,醫療費用也是減半。小時候,我們住在鐵路職工家屬區,小毛小病就在廠里醫務室就診,或者去南京,基本上不在鎮江鐵路醫院就診。鐵路職工家屬因病到南京治療,廠里開具就醫免票,乘火車就不要給錢了。
小時候,就覺得鐵路是一個自豪的象征。只要是鐵路職工,福利、優惠總是不少,真正是“鐵老大”。隨著年齡的增大,我就在想,鎮江西門就有鐵路醫院,為什么要到南京。乘火車不是增加火車的人流量了嗎?這個疑問我在前幾年才有所了解。
我翻閱有關資料,鎮江鐵路醫院在晚清及民國時期,還是一個很大的醫療衛生事業機構。
宣統二年(1910年),鎮江鐵路醫院在云臺山籌建,是時頗具規模,在滬寧鐵路醫院中,還是以鎮江鐵路醫院為主管醫院。鎮江鐵路醫院始建地址在云臺山,首任院長為周恩信。醫院建立初期,設備簡陋。1925年前后,增設了試驗室、浴室、洗手室、廁所及醫師、護士宿舍,改造了手術室,增添了蒸氣壓力消毒機,補充了內外科應用器械設備、藥品,擴大了廚房面積。在滬寧鐵路上,第一醫務區為南京至無錫站,以鎮江鐵路醫院為主管醫院,南京、鎮江、常州三站醫院皆屬管理。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1956年,醫院遷至蘇州。隨后,鎮江鐵路醫院遷移到工務段,醫療項目逐年地減少,去看病的人也越來越少。
從小就覺得鐵路是“鐵老大”,現在,鐵路大發展,交通的速度、流量、設施、服務都迅速提升,還有了6月9日鐵路節這樣的節日,綜合來看,鐵路交通仍是人們出行的首選。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