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勇向前,奔赴下一個星辰大海
第33屆夏季奧運會在巴黎落下帷幕,平均年齡只有25歲的中國運動員們向世界各國展示了百折不撓、頑強拼搏的新時代中國青年的風采。
“我們不以勝負論英雄,同時英雄就要敢于爭先、敢于爭第一。”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論述奧林匹克精神,對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格言進行詮釋。作為中國青年中的一員,應主動汲取“奧運精神”,在基層一線的“賽道”上“奮起直追”、在急難險重的“賽場”上“摘金奪銀”,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青春力量。
“我會贏”是賽前的堅信。攀巖選手伍鵬決賽前背對巖壁面向觀眾,身姿挺拔、目光堅毅、巋然不動,那一刻,他像極了宮崎駿筆下的熱血少年,那個為了理想而全力以赴的男孩有了現實中的模樣。自信源于對自己的信任,在事業推進、改革攻堅的關鍵時刻,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預料之外的“障礙物”“攔路虎”。消極之人會選擇“退避三舍”,以“事不關己”的態度放棄嘗試、放棄自我。但積極之人不管面對何種難題,始終堅信一定能夠解決,并傾注熱情、一路向前,直至抵達成功的彼岸。廣大青年要善于做個堅定的樂觀主義者,主動迎接各種風險和挑戰,敢于邁開步、敢于涉險灘,同時,還需要保持一顆謙遜的心,通過學習,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在“舒適圈”之外發現一個更加優秀的自己。
“我能贏”是賽中的堅持。女兵團體決賽第二盤,孫穎莎對陣平野美宇,在首局1-7落后的情況下,孫穎莎沒有放棄,最終以13-11逆轉贏得首局勝利,并為中國隊拿下寶貴的一分。什么是堅持?堅持是一種發于心底的熱愛,因為熱愛所以堅持;堅持是一種源于肩上的責任,因為責任所以堅持。未來的路還很長,廣大青年要保持“愚公移山”的決心、“水滴石穿”的恒心,在廣袤的田間地頭,卷起褲腿、擼起袖子,成為地地道道的“新農人”“土專家”,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智慧;在轟鳴的工廠車間,苦練本領、精益求精,擰好每個螺帽、焊好每個接頭,為“中國制造”注入青春力量;在嚴謹的科研院所,埋頭實驗、潛心測算,讓“嫦娥”帶回月背“快遞”,為科技攻關注入青春擔當。
“我還贏”是賽后的堅守。中國隊在巴黎奧運會男子4×100 米接力比賽中擊敗美國、法國等歐美強國,勇奪金牌。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到2024年巴黎奧運會,美國在男子4 × 100米混合泳接力賽中從未輸過,但在8月5日的巴黎,40年的統治被終結了。賽后,新一代“飛魚”潘展樂表示下一屆還要贏。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條漫漫長路,那么勝利只是穿越崇山峻嶺之后出現的一家旅店,你可以選擇小憩一會兒,但絕不能永遠停留不走。廣大青年們不能被眼前的榮譽所迷惑,沉迷其中沾沾自喜,而是要以每一次成功為成長基礎,以每一個終點為前進的起點,只有這樣,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在理想的山峰上越攀越高。(崔偉平)
責任編輯:張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