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法院探索基層治理一“站”直達
全市15家人民法庭“配齊”人大代表聯絡工作站
金山網訊 “辛豐人大與辛豐法庭聯合打造的‘辛心相融’人大代表聯絡工作站,寄托并實踐著雙方心連心、群眾更安心的樸素愿景。”日前,全市法院“五級代表法庭行”活動在丹徒法院辛豐法庭舉行,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范、江蘇恒順醋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管理部部長林田中說。
我市共有15家人民法庭。作為全市司法審判體系的“毛細血管”,這些基層法庭就是老百姓“家門口”的法院。自2022年起,全市法院積極搭建平臺,賦能人大代表履職,為每家法庭陸續“配齊”人大代表聯絡工作站,以“三年磨一劍”的探索和堅持,推動代表委員聯絡工作與審判工作有機融合、雙向共促。截至目前,全市法院駐人民法庭代表聯絡工作站接待群眾來訪892人次,收集群眾意見71條,390名人大代表參與58場次“服務鄉村振興法庭行”活動。
搭建聯動平臺 代表監督“實”起來
“高高興興準備入住新裝修的家,卻發現花4萬多元買的兩臺中央空調嚴重漏氟、不制冷,不能正常使用……”消費者梁先生多次與某空調公司及某銷售中心協商維修賠償事宜未果,無奈向法院尋求幫助。
“這起糾紛涉及空調專業技術問題,如果進入審理程序并開展質量鑒定,成本高、耗時長。”經開區法院丁卯法庭庭長曹涌介紹。為高效化解糾紛,丁卯法庭人大代表聯絡工作站立即啟動“代表匹配調解”機制,根據糾紛所涉家電家居專業技術這一領域,選派具有資深行業背景的人大代表陳玲鳳參與調解,并安排入駐法官指導。最終,陳玲鳳等人提出具體可行的“階梯式”維修補償方案,涉事雙方當場接受認可并達成調解協議。由于該案調解路徑精準高效,今年7月入選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解紛案例庫,為全國類似案件提供指引。
代表聯動發揮所長精準化解矛盾,是駐法庭“人大代表聯絡工作站”的核心功能之一。在這里,法官把持著“公正司法、司法為民”的原則底線,為解紛提供法律專業支撐;人大代表則發揮“群眾貼心人”的天然優勢,為解紛架起順暢溝通橋梁。雙方職能互補、協同作戰,共同帶領雙方當事人朝著同一個“事心雙解”的目標邁進。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豐富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內容和形式”“健全吸納民意、匯集民智工作機制”等。2024年7月,市人大常委會迅速落實全會精神,結合全市法院人民法庭代表聯絡工作站運行實踐,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民法庭人大代表聯絡工作站建設的意見》,在全省率先以規范性文件形式支持人民法庭代表聯絡工作站建設,讓代表履職和法院接受監督在雙向奔赴中實現“同頻共振”。
深化多元解紛 矛盾化解“快”起來
丹徒區高橋鎮被中國皮革協會認定為“中國雪地靴之鄉”,擁有近400家雪地靴企業,鎮上居民也大多以制鞋為生,鞋商梁老板是其中之一。2021年9月,梁老板租下了老鄭家的300平方米閑置房屋作為倉庫存儲鞋子。沒想到,2024年7月的一天凌晨,倉庫突燃大火,雖經撲救,但貨物、家具、家電損毀嚴重。
消防部門出具火災事故認定書,載明:起火原因可以排除自燃、遺留火種引發火災的可能性;不能排除電氣線路故障引發火災的可能性。然而,雙方就此爭執不下,對于賠償金額的多少更是針尖對麥芒,協商未果,雙雙來到辛豐法庭。一場大火,引來兩張訴狀。
“案子并不難判,只是這一紙判決下去,雙方的關系怕是再也無法修復。何況災后的現場已然難以分辨雙方當事人的實際損失,即使進行司法鑒定,想必耗時耗力。這事只有通過調解才能解決。”法官胥海波心想。隨后,他通過駐法庭“人大代表聯絡工作站”平臺,邀請了擅長處理鄉村糾紛的村干部魏英和具有豐富經驗的企業經營者馮海燕一同參與到案件調解中。
“想想過去幾年,信任的底子是在的。如今房子沒了,貨也燒了,你們倆都是苦主,純粹揪著對方責任不放,怕是難有結果,也傷了和氣。” 魏英一番話像一陣清風,吹散了“火藥味”,引導雙方冷靜下來考量實際損失。“是啊,時間就是成本,早點解決對大家都好,糾纏官司拖垮的是雙方的元氣。”馮海燕適時補充。
最終,經多輪坦誠溝通與務實協商,兩方達成一致意見,由梁老板一次性向老鄭支付8萬元,徹底化解兩起互訴案件。
代表法官同下網格、同向發力,更好促進社會治理。各基層人民法庭在案件辦理過程中一旦發現社會管理問題,向相關部門發出司法建議的同時,協調入駐人大代表同時提出代表監督意見,發揮“1+1>2”的功效,促進“堵漏洞、治未病”。今年以來,我市法院組織人大代表開展“同下網格”活動33人次,協同法官快調快處矛盾糾紛31起,參與巡回審判5場。
聚焦民生需求 司法服務“暖”起來
人大代表與群眾“零距離”交心,老百姓打開心門“有話說”。我市法院完善“常駐代表”機制,各法庭按照就近原則,邀請10名左右駐地代表每周固定時間進站輪值。建立“隨時履職”代表名錄,根據案件審理情況、重大活動安排和代表履職意愿,不定期邀請代表進站履職。持續擴大代表入駐規模,今年以來新增入駐代表62名,入駐總數達341名,實現五級人大代表全覆蓋,其中駐鎮全國人大代表入駐率達75%,省人大代表入駐率超50%。
駐句容法院后白法庭的人大代表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了解到當地農戶對稻米品牌保護、地理標志申報等有著強烈需求。為助力鄉村振興,鎮江中院在全省法院率先出臺《關于加強地理標志司法保護助推產業強市的報告》,提出將優質稻米品種、科學管理規范以及優質品牌向更多農戶推廣,擴大種植面積,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并積極申報地理標志農產品,提升稻米產品附加值,帶領廣大農戶共同富裕。
“人民法庭代表聯絡工作站豐富了人大履職的方式、拓寬了聯系群眾的渠道、增添了基層治理的動能。希望法院繼續加強與人大代表的聯絡溝通,持續深化創新成果,用為全省全國探路的擔當,提煉經驗、打響品牌。”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李健表示。(記者 翟進 通訊員 孫彩萍 常文金)
責任編輯:龔逍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