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華章 | 漫評:讓“新農人”在鄉野阡陌綻放最美芳華
金秋的江蘇鄉村,無人機巡田繪就科技圖景,田埂直播間傳遞豐收歡歌,一群年輕的身影在阡陌間書寫別樣青春。從名校學子到城市歸雁,2萬余名江蘇青年新農人打破“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刻板印象,他們以科技為筆、政策為墨、青春作紙,讓古老鄉村迸發現代化生機,有力地證明農業絕非“夕陽產業”,而是承載著無數夢想的“希望田野”。
科技為犁,新農人開創農業發展“新格局”。父輩的鋤頭鐮刀曾是農業的標配,如今新農人的“農具”已完成代際升級,核心在于用技術重構農業生產與價值邏輯。他們將物聯網設備嵌入田間,通過實時監測土壤墑情、作物長勢與環境數據,把“靠天吃飯”的被動模式轉化為“知天而作”的精準管理,極大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穩定性;借區塊鏈技術打通農產品溯源鏈路,從種植、加工到流通全環節信息可查,為“土味”農產品建立品質信任背書,破解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顧慮,拓展了農產品市場空間;依托大數據分析市場供需變化,動態調整種植品類與規模,避免傳統農業“豐產不豐收”的周期性困境。科技賦能下,農業生產方式煥然一新,更推動其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深刻轉型,助力農業實現從“種得好”到“賣得好”的精彩跨越。
政策為水,“鄉村合伙人”激活創業“春水池”。新農人扎根鄉村的底氣,離不開政策構建的支撐體系,其核心是通過要素整合打破創業壁壘,讓單打獨斗變為協同發展。2025年,江蘇“鄉村合伙人”計劃正式啟動,旨在培養農業種養殖、農產品加工貿易、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文旅融合等領域專業人才,計劃每年優選100名創業青年作為培養對象,打造“懂鄉村、會經營、善管理”的鄉村青年職業經理人隊伍。目前,該計劃已完成首批培育對象篩選、16家企業資源鏈接及36個項目合作意向達成,初步形成“培育+服務+合作”的青年助農模式。這種模式讓新農人不再是“孤獨的探索者”,而是在政策搭建的平臺上實現技術、運營、渠道的深度融合,降低創業風險、提升成功概率,讓鄉村創業從“小眾嘗試”變為“大眾選擇”,真正激活鄉村創業的“一池春水”。
青春作墨,新農人正揮毫潑墨,繪就鄉村振興的嶄新畫卷。新農人對鄉村的改變,不僅停留在產業層面,更在于用青春視角重構鄉村的功能與文化價值。他們巧妙地將城市的審美標準與消費需求融入鄉村發展,推動鄉村旅游從“吃農家飯、住農家院”的初級形態,升級為“農耕體驗+文化沉浸+休閑度假”的復合型模式;把閑置農房改造為特色民宿、文創空間,讓鄉村既有“鄉土味”,又有符合現代審美的“設計感”。同時,新農人擅長運用短視頻、直播等新媒體工具,挖掘鄉村的自然景觀、民俗文化與生產場景,通過內容傳播讓鄉村從“被遺忘的角落”變為“網紅打卡地”,既吸引城市消費者下鄉,也帶動更多年輕人返鄉就業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鮮血液。
鄉野阡陌間,新農人步伐鏗鏘,踏響振興強音;希望田野上,青春芳華綻放,繪就斑斕畫卷。當科技賦能農業,當政策護航創業,當青春扎根鄉村,農業必將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必將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鄉村必將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誠盼更多年輕力量奔赴鄉村、深耕鄉村、奉獻鄉村,以青春熱血為鄉村振興注入生生不息的新動能,共繪鄉村美好未來新圖景!(千尋)
詳情請見:https://www.wxrb.com/doc/2025/10/10/421895.shtml
責任編輯:龔逍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