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鎮江:農文旅融合創新 特色農業“豐”景正好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興旺。江蘇鎮江大路鎮立足資源稟賦,積極探索農文旅融合創新路徑,大力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持續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眼下,活蹦亂跳的淡水小青龍(又稱淡水澳龍)搶“鮮”上市,成為消費市場的“新寵”;飽滿脆嫩的蓮藕破泥而出,成為百姓餐桌的“常客”……以產業興旺推動鄉村振興,一幅金秋時節的豐收圖景徐徐展開。

特色水產“鮮”聲奪人,小青龍“蹦”出大市場
“今年淡水小青龍養殖面積是35畝,預計畝產量達到250公斤,總銷售量將在9000公斤左右。”清晨5點,大路鎮鴻漁家庭農場養殖基地,養殖戶朱夢杰和工人們正忙著將淡水小青龍打撈上岸,按照個頭大小進行分揀裝筐,熟練地打包封箱,準備裝車發往市場。青褐色的蝦殼泛著光澤,小青龍平均在75克左右,身長約20厘米。拿起剛出水的淡水小青龍,朱夢杰的喜悅溢于言表,“新鮮上市的小青龍不僅深受本地市場歡迎,還通過電商平臺發往周邊省市。”自9月中下旬上市,可一直持續供應至11月份。

賞花經濟“蓮”通致富路,“藕”遇豐收煥發新動能
在大路鎮東岳村的荷塘里,新鮮蓮藕也迎來豐收,藕農許華平正俯身彎腰,摸索著蓮藕的蹤跡,“高峰期一天能采300多公斤,可以采摘到明年3月份。”一根根肥碩飽滿的蓮藕被“揪”出“泥潭”浮出水面。
“前段時間游客來賞花大大提高了東岳鄉村旅游知名度,現在蓮藕上市又是供不應求。”東岳村村委會副主任鄒蕾介紹,東岳村荷塘約45畝,主要種植九孔藕,口感粉糯、清香爽口,深受市場歡迎,訂單絡繹不絕。
今年大路鎮以花為媒,結合月季花、荷花等花期,舉辦“花‘漾’東岳”系列主題活動,不僅打造了農文旅融合新場景,還進一步延伸了賞花經濟產業鏈,在秋日結出碩果。

多維發力激活“共富引擎”,精準服務解鎖豐收“密碼”
特色農業喜獲豐收的背后,離不開強有力的政策支持與服務保障。大路鎮聚焦農戶在生產經營中的“資金難、技術缺”等問題,打出“金融服務+技術指導”的組合拳,為農業生產、鄉村振興保駕護航。大路鎮搭建“政銀農”服務平臺,引導金融機構下沉服務,為農戶普及金融知識,針對性打造“產業貸”“極速貸”金融產品,緩解農戶生產經營的資金壓力,為產業長遠發展注入活水。同時,組織專家、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戶提供全方位、精準化的技術指導。
大路鎮緊緊圍繞“一帶一園一示范,一村一品一特色”的發展思路,持續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暢通服務鏈。不斷深化農文旅融合,科技服務持續賦能特色農業“多點開花”,助力鄉村振興,讓和美大路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王潔源 胡雪)
責任編輯:費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