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華章 | 江蘇鎮江:無人機種地成增收利器 大學生跨界當“糧王”
金秋時節,稻浪翻滾,已進入灌漿結實期的秋糧散發著淡淡的稻香味。記者走進江蘇鎮江丹陽高新區橫塘村“新農人”裴勇的水稻基地,這位年輕小伙正在田頭查看水稻長勢,心中梳理著一系列后期田管事宜,盤算著秋糧產量的提升水平。

提起回鄉種糧,甘當“新農人”一事,31歲的裴勇侃侃而談。“這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也是新時代的召喚。我大學學的專業是醫藥專業,原本也想在大城市闖蕩一番。但自中央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農業農村正在發生喜人的變化。”他告訴記者,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發展綠色高質高效糧食生產前景廣闊。
其實,在裴勇回鄉務農的選擇中,還飽含著對父親深厚的“關愛”。“父親一直是村里的種糧大戶,隨著年齡漸大,有點力不從心,再加上平時種糧也缺人手,前幾年,我就萌生了回家幫助父親打理農田的念頭。”裴勇笑著說,如今在父親的家庭農場外,他還流轉了周邊村莊一些農戶的土地,組建起了自己的家庭農場。
從大學生變身“新農人”,靠的不僅是“一腔熱情”,還需要真抓實干。在農田實踐中,裴勇虛心學習,不僅很快學會了傳統的全套種田技能,還積極向“慧種田”要效益。近幾年來,他對原有農業機械進行了更新換代和提檔升級,新添置了最新款式的農用無人機等一批智能農機。“這些先進的現代大型農機裝備不僅在自家農場發揮了顯著優勢,實現了省工節本和促進糧食增產的雙重效果。同時,通過積極對外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讓農場在自給自足的同時,還有了額外的喜人收入。”裴勇算了筆賬,通過“種糧+農機”服務,他們父子的總收入增加了20萬元。

喜看稻菽千重浪,豐收在望喜眉稍。裴勇告訴記者,他的農場種植的140畝水稻,全部是“南粳5055”。望著成片葉色濃綠、長勢堅挺、漸次飽滿的稻穗,裴勇滿心歡喜。“今夏雖然遭遇持續高溫天氣,但是對水稻揚花期和秋糧生長的影響并不大。通過抓好各項田管措施和一噴多促工作,目前我農場的水稻長勢不錯。”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今夏水稻病蟲害發生總體偏重,但裴勇和父親緊扣適期用藥,采用農用無人機進行統防統治,不但有效防治了病蟲害,還為秋熟穩產豐收夯實了堅實基礎。“當前在水稻灌漿期主要是干濕交替,因地制宜做好水漿管理。后期在水稻收割前,看天氣狀況,可能還需要再上一次水。如有臺風過境,水稻田塊需提前排水,防止倒伏。”
目前,秋收即將進入倒計時,裴勇正加緊對機庫中的農機具進行維修、保養和調試工作,以便“三秋”大忙來臨時,能夠狀態滿滿地投入到緊張的收種工作中去,筑牢豐產豐收的“裝備基石”。(通訊員 蔣須俊 全媒體記者 周迎)
責任編輯:費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