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華章 | 江蘇句容:和愛路6號的“事心雙解”答卷
從“多頭跑”到“只進一扇門”,從“案結事了”到“事心雙解”,位于江蘇省句容經濟開發區和愛路6號的句容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正悄然成為市民心中排憂解難的最優選。這里,不僅是解決矛盾糾紛的終點站,更是傳遞治理溫度的暖心站。

一站式服務,為民解憂有溫度
說到句容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大多數市民的第一反應:它是個“可以說委屈、能解決問題”的地方。走進明亮寬敞的中心大廳,房產建設、勞動保障、法律援助、消費糾紛等12個窗口一字排開,如同“社會醫院”的一個個門診室,全方位為群眾反映的矛盾糾紛把脈問診。導服臺工作人員緊張有序地忙碌著,耐心詢問群眾訴求,并第一時間精準分流,引導至對應窗口或功能室。
前不久,在位于中心二樓的法院訴訟服務窗口,一場無聲的“對話”溫暖上演。聾啞人張先生因一筆經濟糾紛前來立案,窗口工作人員通過一張張寫滿關切的紙條,與他耐心交流。“請把基本情況寫下來”“您愿意先調解嗎”······在發現張先生對立案流程十分陌生且態度堅決后,訴訟服務人員主動為其對接在同處辦公的句容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申請了法律援助。十幾分鐘后,張先生順利拿到案件受理通知書。他雙手抱拳,連連致謝。無聲的感謝,代表著對市綜治中心工作最有力的肯定。

一體化調處,匯聚合力破難題
前臺的高效運轉,離不開后臺的強大支撐。句容市扎實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以來,有效整合各方資源力量,持續完善優化運行機制,推動中心工作從簡單的“物理集中”向深度的“化學融合”轉變。目前,入駐該市綜治中心的26個市級部門,以及相關調解組織、社會組織、調解專家、律師等力量,正在協同發揮化解矛盾糾紛的優勢作用,變“多頭辦理”為“一攬子調處”。
“服務,其實是社會治理最小的成本。進了這扇門,就是要讓群眾便捷地反映訴求,找個說‘法’的地方。”有著良好法律素養、多年工作經驗的調解專家周云這樣說。在她看來,推動社會從“管理”轉向“治理”,既要化解好擺在臺面上的顯性矛盾,也要防范住事態尚未升級的隱性風險。據了解,周云個人調解工作室自成立以來,已成功化解各類疑難雜癥100余件,成為句容市創新基層治理的一個響亮品牌。

一張網覆蓋,縱橫貫通止紛爭
句容市加強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的創新實踐,遠不止于“獨樹高樓”。近年來,該市以市鎮村三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為牽引,構建了一張“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三級互通、網格參與”的治理網絡,努力將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層。目前,該市已經實現12個鎮(街道、園區)綜治中心全覆蓋,182個村級中心均高效落實“一站式”解紛。
“綜治中心就是‘社會治理綜合體’——群眾前臺說事,我們細致化解。”擁有30多年基層調解經驗的寶華鎮綜治中心調解員張士虎總結道。
在他個人調解工作室的墻上,60多面鮮紅錦旗,既是他“用智用功”取得的實實在在工作成效,更是群眾“用心用情”給出的評價和認可。今年以來,句容市各級綜治中心累計受理矛盾糾紛1.1萬余件,化解率高達99.9%。這組數字,正是“有矛盾糾紛,找綜治中心”最有力的注腳。

一平臺統領,成為群眾信賴首選
國之興衰系于制,民之安樂皆由治。社會治理的最好辦法,就是將矛盾消解于未然,將風險化解于無形。
句容市寶華鎮毗鄰南京市棲霞區,是句容對接南京的“橋頭堡”。在這里,綜治中心這個平臺還承擔起跨區域調解的新使命。為服務好5萬多名“跨城居住、工作”的“新寶華人”,句容市主動加強與南京市棲霞區協同聯動,以寶華鎮綜治中心以及相關市級部門調解資源為基礎,創新成立了寧鎮“兩市一窗”矛盾調處工作站,專攻交界區域的“老大難”問題。工作站成立以來,已累計化解房產、物業類矛盾糾紛135件,成功啃下了一批遺留問題和復雜糾紛,為創新和加強區域協同治理提供了有效路徑。
“我們就是要讓‘有矛盾糾紛,找綜治中心’成為群眾的普遍共識、信賴首選。”句容市綜治中心負責人表示,他們將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努力建強綜治中心“一平臺”,使之成為化解矛盾風險、維護社會穩定、夯實治理根基的“核心樞紐”,為群眾安居樂業、社會長治久安提供最堅實的保障。(顧輝 劉瑋)
責任編輯:費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