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鎮江:家門口的影像中心 零距離的優質服務
今年以來,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宜城街道宜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CT、DR室建設工程正在加速推進。這座承載著轄區居民健康期待的基層醫療新陣地,即將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迎來醫療服務能力的“蝶變”,讓優質醫療資源真正扎根主城區、走進百姓身邊。

民生所盼為導向,破解基層就醫痛點
“以前做CT得往市區醫院跑,排隊大半天,農保居民門診還沒有報銷。”家住丹徒主城區的李女士道出了當地群眾的共同需求。作為丹徒主城區現有唯一一家一級醫療機構,宜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覆蓋全街道下轄15個村、社區,服務人口達13萬,但長期缺少CT室這一關鍵診療設施,導致居民“小病跑遠路”成為常態。
隨著區衛健委辦公區域遷址騰出空間,中心迎來擴容升級的契機——借用房面積大幅增加,達7000平方米,較此前翻了一番,為大型設備落地提供了基礎支撐。此次建設直指民生痛點:農保用戶在中心進行CT檢查可享受50%報銷,較去三甲醫院等大幅降低自付成本,同時節省往返路程與排隊等候時間,讓惠民便民的初心落地見效。
細節把控筑根基,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CT、DR室的建址為衛生服務中心與原區衛健委房屋之間西側的停車場,樓層為二層,三層為連廊平臺,形成方便人群流動的雙向通道,提高醫務人員的工作效率。自8月8日開工以來,項目建設按下“快進鍵”,目前已完成土建施工與主體封頂,正式進入軟裝階段。關鍵醫療設備采購同步推進,新購DR儀器已隨時準備安裝,CT設備正處于招標流程中,確保硬件配置及時到位。
安全防護是影像診療設施建設的重中之重。為筑牢輻射安全防線,CT室與DR室的建筑墻面均采用硫酸鋇防輻射材料澆筑,墻體厚度達400毫米,頂層樓板為混凝土整體澆筑,厚度達300毫米。同時,中心已委托專業機構開展環境影響評測,各項指標均將嚴格遵循國家防輻射標準,全力保障醫患安全。按照計劃,項目將于11月8日完成竣工驗收,12月正式投入使用。
建設過程中,團隊曾遭遇多重挑戰:電纜鋪設與地下消防管道改造需精準銜接,施工噪音引發周邊居民投訴。為破解難題,項目方通過多方協調優化方案,壓縮日間工時,合理調整、錯峰施工,最大限度減少對居民生活的影響。針對中心門頭不夠醒目、群眾知曉度低的問題,中心也積極行動,擬在CT室投入使用時,啟用全新單位門頭,讓更多居民了解家門口的醫療服務。

分級診療強基層,六大中心繪就藍圖
此次CT、DR室建設與設備升級,是中心踐行分級診療制度的關鍵一步。作為基層醫療“前哨”,中心將進一步承接常見病診療需求,把重難病癥分流至大醫院,助力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就醫格局。
為提升服務質量,中心同步推出惠民舉措:邀請三甲醫院專家周一至周五全覆蓋坐診,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診療服務。今年,中心已選派10名骨干醫護人員前往南京等地大醫院進修,持續強化人才隊伍建設。
宜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道:“2025年為我院的‘改造建設年’,‘六大職能中心’的建設正在有序推進:胃腸鏡中心、慢病篩防中心、體檢中心已投入使用,CT診斷中心即將落成,江蘇省示范預防接種門診、康復中心已按序時進度準備投入改造。”隨著這些項目的陸續落地,宜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實現服務能力的全方位躍升,為轄區居民筑起更堅實的健康屏障。(錢東鈺)
責任編輯:費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