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鎮江:多元促進能源煥“綠” 綠能奔涌打開更多綠色發展方式
清晨,揚中市海航電氣零碳園區的廠房“金屋頂”上,光伏板正將陽光轉化為綠色動能。這里90%以上的能源來自清潔電力,且絕大多數在園區內就地消納。這座66畝的園區,以“雙超90%”的成績,折射出“十四五”期間鎮江能源煥“綠”的生動實踐。

“十四五”期間,江蘇省鎮江市多元促進能源結構轉型,因地制宜加快光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布局抽水蓄能電站等重大項目,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打好“雙碳”落地關鍵戰。
屋頂上的“陽光革命”
在鎮江經開區,一片看似普通的廠房屋頂,藏著全國之最。
孚能科技6棟廠房的21萬平方米屋頂上,28.35兆瓦的光伏組件如一片藍色海洋。“在陽光充足的日子,這些屋頂一天可發電6.5萬千瓦時。”公司產能工程中心負責人說,項目在2023年1月全面投運時創下了“全國面積最大柔性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之最,年均發電量達2767萬千瓦時,相當于每年減排二氧化碳25901噸。
這僅是鎮江市“屋頂陽光革命”的一個縮影。“十四五”期間,鎮江市在全省率先開展全市域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通過對廢棄礦山、漁光互補、農光互補等資源的全面摸清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全域光伏建設。截至今年6月,全市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達403.6萬千瓦,占總裝機的29.3%,較“十三五”末提升18.1個百分點。
以揚中為例。該市地域面積小、人口密度高、屋頂資源豐富,“金屋頂”在這里連點成片,已然成為一道獨特風景。揚中光伏裝機容量從2016年的不足2兆瓦,躍升至超453兆瓦,分布式光伏滲透率超90%,位居全省前列。
深山里的“超級充電寶”
侖山深處,句容抽水蓄能電站的5臺機組在晨曦中開始運轉,近期最后一臺機組也將投入商業運營,至此這座被譽為“超級充電寶”的電站將迎來全面投產。凌晨抽水、夜間儲能,6臺機組全面投運后,每年可節約燃煤1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4.9萬噸,成為電網調峰的“穩定器”。

句容抽水蓄能電站航拍 王威康 攝
與此同時,一場世界級的“電網手術”正在進行——揚鎮直流二期工程進展有序。作為我國首個交流輸電改直流輸電工程,也是高壓交直流混聯系統方案應用的示范工程,其一期工程已于去年4月建成投運。如今,這條“綠電動脈”每月將5億千瓦時蘇北可再生能源電量輸送至鎮江,為城市發展注入綠色動能。
隨著一批重大能源項目的導入,低碳發展新引擎的動力更為強勁。根據《鎮江市新型儲能及氫能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鎮江市將推進新型電力系統應用試點園區建設,將鄰近的光伏、風電就近接入園區電網,創新構建高比例的綠電專變、綠電專線。
服務窗口的“綠電新篇”
從工廠“金屋頂”、高山平湖“蓄”勢待發,到“綠色窗口”,“十四五”以來,鎮江市用綠色方式,打開了越來越多的發展可能。
落地在鎮江市的江蘇首個綠電綠證服務站,窗口前的企業代表絡繹不絕,咨詢綠電交易政策。作為江蘇電力交易中心對外服務窗口的延伸,服務站協助提供綠電綠證交易政策咨詢等服務,滿足企業用戶清潔綠色用能需求。數據顯示,去年全市綠電交易量1.5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1%。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鎮江市發改委與鎮江供電公司聯合發力,推動“綠電進江蘇”“綠電進園區”“綠電進企業”三大工程在鎮江落地落實,讓綠電從“生產制造端”向“場景應用端”延伸。
從零碳園區的實踐到跨江電網的升級,從工廠屋頂的光伏海洋到服務窗口的綠電交易,鎮江市正以“綠色鑰匙”打開發展新空間。“綠色不僅是生態底色,更是經濟亮色。“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鎮江市將在新能源、儲能等領域繼續探索,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讓每一度電都蘊含綠色基因,為“雙碳”目標實現貢獻更多力量。(朱婕 夏甜靜)
責任編輯:費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