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銀發醫養”實現多贏發展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民政部等5個部門公布《關于開展銀發醫養行動的通知》,提出支持退休醫務人員參與醫養結合服務,壯大醫養結合“銀發力量”,促進醫養結合服務高質量發展。銀發醫養行動創新性地將社會需求與個人價值實現相結合,發揮退休醫務人員專業作用,更好順應老年人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銀發醫養行動,是一項充滿人文關懷與治理智慧的制度設計。它不只是簡單地將老年人服務與老年人力量相加,更是對社會資源進行了一次深刻的優化重組。
深掘“銀發力量”,是應對時代挑戰的必然選擇。我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且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龐大的老年群體對醫療、護理、康復、養老等一體化服務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迫切需求。然而,現有的專業醫養服務供給,無論是人才還是資源,都面臨著“僧多粥少”的現實困境。另一邊,我國廣大的退休醫務人員群體,是一個蘊含著豐富經驗、精湛技術和奉獻精神的“人才寶庫”。他們歷經數十年臨床錘煉,醫學知識扎實,應急處理能力強,與患者溝通富有耐心,是醫療服務體系中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
要讓“銀發醫養”從一項美好的政策構想,轉化為惠及千家萬戶的生動實踐,還需要一系列具體、細致、可持續的落實措施作為支撐。一方面,在于搭建平臺、暢通渠道,讓退休醫務人員“有事可為、有處可去”。各地應盡快摸底排查,建立本地區退休醫務人員信息庫和醫養結合機構需求清單。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養老機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等,設立“銀發專家工作室”“退休名醫服務站”等靈活崗位。
另一方面,在于創新機制、優化模式,讓服務供給“精準對路、質效兼優”。退休醫務人員的參與方式不應是“一刀切”,而應是多層次、多樣化的。可以鼓勵他們承擔一線診療、健康評估、慢病管理等工作;也可以聘請他們作為培訓師,對養老護理員進行專業技能指導,提升整個團隊的服務水平;還可以邀請他們參與健康科普講座,提升老年群體的健康素養。服務模式上,應推動“醫”“養”深度結合,既支持退休醫務人員入駐養老機構提供常態化服務,也鼓勵他們參與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中,為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提供上門巡診、康復指導等,滿足老年人“養老不離家”的愿望。
同時,要完善保障、強化激勵,讓銀發力量“安心服務、體面奉獻”。要激發退休醫務人員持續參與的積極性,必須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一方面,要健全勞動報酬體系,根據服務內容、時長、難度等因素,合理確定薪酬標準,并探索符合其特點的意外傷害保險、職業責任險等保障機制。另一方面,要重視精神激勵與價值認可,通過評選表彰、宣傳先進典型等方式,提升他們的職業榮譽感和社會認同感。此外,也應關注其身心健康,提供必要的崗前培訓和適應性支持,營造尊才、愛才、用才的良好社會環境。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我們期待,通過各方共同努力,讓“銀發力量”在醫養結合領域充分涌流,最終實現老年人安享晚年、退休醫務人員價值再現、醫養事業蓬勃發展的多贏局面,為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養老服務體系寫下溫暖而堅實的注腳。(金勝)
責任編輯:彭羽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