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鎮江:美麗“醋”工坊,讓“指尖力量”化為“幸福底氣”
江蘇鎮江,周末的西津渡,石板路游人如織。恒順味道門店內,一組憨態可掬的手工針織品引得游客駐足:圓潤的醋壇子裹著淺褐絨線,憨態可掬的醋娃娃一抹淺紅在圓潤的臉龐上暈開,針腳細密處藏著巧思。“這是殘疾人朋友做的,還帶著鎮江醋文化的味兒!”聽完店員胡秀英的介紹,不少游客當即下單,讓愛心與文化一同“打包”。

這溫情一幕的背后,是鎮江市殘聯與恒順食品聯手打造的美麗“醋”工坊項目——一場以針織為針、文化為線、公益為結的創新實踐,正為殘障人士編織出就業增收與自我實現的“雙彩虹”,讓“指尖力量”真正轉化為“幸福底氣”。
聚焦“鎮江特色”,開辟增收致富新渠道
“以前想掙錢卻邁不出家門,現在坐在家里鉤織,第一個月就拿到1000多塊!”重度殘疾婦女高英的臉上滿是笑意。她原本就愛鉤織,卻總被復雜技巧難住,如今通過項目定制的“基礎—進階—專項”三級培訓,不僅學會了解讀圖解、創作特色圖案,還成了鄰里間的“小老師”。像高英這樣的受益者不在少數:120名殘障人士通過系統化培訓掌握技能,10名技能熟手月均增收超1000元,年均增收可達1.6萬元。
這場“指尖創新”的底氣,源于政企社協同的創新模式。市殘聯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前,部分“殘疾人之家”“美麗工坊”面臨產品收益低、銷路窄的困境,重度殘疾人就業更是難上加難。今年,鎮江市殘聯主動對接本地龍頭企業恒順集團,深挖鎮江醋文化IP,走出了一條“殘聯主導、國企搭臺、市場運營”的新路徑。恒順將百年釀醋匠心融入設計,推出醋壇子、醋娃娃等15款特色針織文創。
為全面推開美麗“醋”工坊項目,市殘聯依托15個“殘疾人之家”“美麗工坊”,嵌入式設立美麗“醋”工坊教學點。并依托鎮江市頤康助殘助老公益服務中心“匯愛夢想工坊”開設系統教學班,服務覆蓋市區及周邊4個轄市區,有效解決殘疾婦女“參訓遠、學習難”問題;為零基礎殘疾婦女量身打造“基礎—進階—專項”三級課程體系,從鉤織入門延伸至復雜圖案創作與本地文化主題創作,循序漸進提升技能。通過每月1至2場“線下實操培訓+線上視頻鞏固”模式,累計開展培訓15場,覆蓋235人次。
項目還針對重度殘疾人的實際困難,完善了“居家生產+定期配送+成品回收”全流程服務保障,截至目前,32名重度殘疾婦女實現了“居家生產、指尖創收”的夢想。
關注“市場效應”,搭建多維度產銷網絡
為讓這份兼具“匠心與愛心”的成果被更多人看見,恒順食品在恒順味道景區店設立專屬展售區,為殘障人士手作打造“從工坊到市場”的直達通道。
令人欣喜的是,國慶期間,這批融入醋文化元素的手作甫一上市便引發市場熱烈反響,迅速售罄,展現出強勁的市場吸引力。“從國慶長假至今,這個小小的展臺已經售出140余件殘疾人的手工作品,有個顧客甚至一下子買了10多個送給親朋好友。”胡秀英說,鉤織“醋壇子”的火爆,不僅印證了殘障人士手作的獨特價值,更彰顯了社會大眾對“文化傳承+公益助殘”這一創新模式的高度認可與支持。
此外,市殘聯還主動對接機關單位、企業工會需求,承接節日禮品、文創產品等定制訂單,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定制訂單50筆,以“訂單式生產”保障殘疾人穩定增收;在線下構建多元銷售場景,在5個“殘疾人之家”開辟產品展示區;結合全國助殘日、傳統節日及體育賽事等重要節點,策劃開展12場愛心義賣活動,其中,2025年全國助殘日專場銷售額突破1.5萬元,實現了公益效應和市場價值雙贏。
構建“公益閉環”,推動“公益+文化”雙向賦能
更暖心的是公益閉環的構建:每售出一件手作,恒順便捐贈2元反哺殘疾人事業。“這不僅是賣產品,更是傳遞‘勞動創造價值’的尊嚴。”恒順食品總經理趙昳表示,門店里的專屬展柜,既是殘障人士的“增收窗口”,也是醋文化的“傳播陣地”——針織醋壇子承載著釀醋匠心,毛絨醋娃娃傳遞著城市活力,讓傳統文化以更親民的方式走進生活。
從“被動幫扶”到“主動造血”,美麗“醋”工坊的實踐頗具深意:15個嵌入式教學點破解“參訓遠”難題,“居家生產+定期配送”模式適配重度殘疾人需求,“IP引流+訂單生產”保障收益穩定,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助殘樣本。在這里,殘障人士不僅收獲了收入,更找到了歸屬感——高英說,鉤織不僅是手藝,更是豐富生活的愛好;技能熟手帶徒授藝,讓“有群體、有產品、有傳承”的良性循環不斷延續。
一針一線織就幸福,一醋一味傳承文脈。政企社協同,既讓殘障人士的指尖力量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收入,也讓鎮江醋文化煥發新活力。未來,隨著產品創意迭代與銷售渠道拓展,這份“公益+文化”的雙向賦能,必將編織出更多共富故事,讓愛心在指尖傳遞,讓文化在創新中流淌。(陳熙蕾 記者 朱秋霞)
責任編輯:費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