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技在手”為鑰,開啟“一生無憂”未來
今年5月11日至17日,以“一技在手,一生無憂”為主題的職業教育活動周在全國各地陸續開展,藉此在全社會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
“一技在手,一生無憂”的精辟表述,深刻揭示了職業教育在當代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價值。在產業升級浪潮洶涌、科技革命縱深推進的時代背景下,“一技在手,一生無憂”既是一種期待,更是一種現實,不僅為個體職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更為社會生產力提升構筑了關鍵支撐。
“一技在手”就是要讓學生能學到真正管用的“技能”。現代社會,真正的競爭力不在于文憑的高低,而在于能否用扎實的技能創造實際價值。當技術成為“硬通貨”,專業能力往往比泛泛的學歷更具說服力。靠把汽車噴漆技術掌握得爐火純青的蔣應成,從技校生成長為浙江省首位“95后”特級技師;高職畢業在清華任教,邢小穎用真才實學詮釋了什么叫作“不唯學歷憑能力”;從中職生到博士生,山東小伙戴棟晨的成長經歷告訴大家“職教也精彩”……事實證明,職業教育培養的技能人才憑借著“一技在手”,不僅能獲得穩定的收入,也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70%以上的新增一線從業人員來自職業院校,職業院校已經成為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主陣地。
據統計,目前,我國職業教育共開設1400余個專業,設置12萬多個專業點,覆蓋了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主要領域,為不同稟賦的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成才道路。要實現“一生無憂”,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首先,要優化技能人才發展環境,加強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社會共識深入人心。其次,要確保國家關于職業教育發展、技能人才培養等系列政策落地落實,用高質量的就業讓更多家長和學生將看到光明前景,從而主動選擇職業教育。同時,職業教育要敏銳把握產業升級和技術變革趨勢,及時優化專業結構,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確保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需求保持高度契合。學生只有掌握真正有用的技能,才有可能為其一生的幸福無憂奠定基礎。
“一技在手,一生無憂”是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生動注腳。隨著職業教育體系不斷完善,越來越多人將在技能成才的道路上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舞臺,為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畢道玉)
責任編輯:李貝